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二】以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全面改革思想

聚焦中国 2017-09-22 10:32:25 李君如/ 文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总第363期 放大 缩小

  习近平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及其提出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的改革思想,又具有新一届党中央的鲜明特色。其最大的特色,是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他说过的“全方位改革”、“综合改革”。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我们可以注意到:

  2013年6月8日,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第一次向外界披露“我们也正在研究推动中长期全方位改革方案”。

  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告诉大家,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明确告诉大家,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

  2013年11月2日,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习近平又一次告诉大家,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

  从全会召开前习近平关于中国改革议题的一系列讲话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强调中国新一轮改革是“全方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综合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全面改革。

   应该讲,改革是全面改革,这是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也是历届党中央都强调的重要思想。比如,邓小平说过:“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化改革,而且是综合性的改革”。习近平不仅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而且把全面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部署和推进。

  记得在十八大召开前,许多媒体发表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新一轮改革的期待和设想。有的提出,过去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新一轮改革应该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有的讲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条件还不成熟,应该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提出要解决垄断企业的问题,有的希望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的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更紧迫。这种种方案,说明中国的问题不是靠单一改革能够解决的,但从思路上说都还是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

   习近平的思想是,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他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他认为“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我们知道,社会是由各种利益需求的群体构成的,而且有的利益群体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社会改革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课题。我们既然决定把全面改革作为各项改革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来部署,而不是看作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的线性推进,这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习近平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重点的全面改革。这个重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到2020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的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15个领域、60个方面,600多项的改革举措,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其要点是:

  1、牢牢把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就是说,我们讲改革也好,讲发展也好,都要从实际出发。我们今天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依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习近平说,这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所有的改革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够超越这个阶段,不能够给人民群众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

  2、牢牢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习近平在制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时,有一个十分清醒的思路。这就是,只要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改革的重点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要建立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出这一改革的目标之日起,就碰到一个大问题,这就是政府有什么作为,市场有什么作为,怎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我们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之初,明确提出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几年我们在实践中碰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后,我们很果断地动用了政府资源来破解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从短期内看这样做是有成效的,但从长期来看,这种非常时期作出的非常决策是不可能在常态下长期维持下去的。前几年有些人想把我们这种非常时期的一些做法模式化。对此,党中央头脑非常清醒,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换言之,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当然这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理清。我们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现在还要讲政社分开,该给市场的给市场,该给社会的给社会,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这是这次全方位改革里面要把握的一大要点。

  3、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也有重点,这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因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一方面许多领域产能过剩,商品过剩,另一方面老百姓跑到国外去买奶粉、马桶盖。这说明供给侧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在“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这两年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得最全面最深入的一个讲话。

  4、牢牢把握在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下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要配套。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怎么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怎么为经济体制改革巩固成果。这是我们多年来要破解的难题,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所以,邓小平常常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最后使得经济体制改革能落地,政治体制改革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习近平领导下制定的中国到2020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第一次以全会决定的形式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这个改革纲领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既包括民主政治的发展,又包括法制的完善。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把十八大提出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任务具体化、细化了,提出了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即把在中国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实践中形成的协商民主,拓宽到人大、政府和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形成由立法协商、行政协商、参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这五大协商制度构成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5、牢牢把握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中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作为一场革命,不可能没有阻力。有阻力,就要突破,要突破就要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出这“三个解放”,针对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体制机制上的痼疾、利益固化的藩篱。如果我们不能破除这方面或那方面的障碍,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提出的几百项改革举措,尽管目不暇接,但是系统地、完整地、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治国理政思想。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在思想方法上,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