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1家综合保税区、67家省级开发区和29家省级工业集中区,拥有长沙工程机械、岳阳石化两个千亿产业集群,以及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4个千亿产业园区,和2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而出人意料的是,在2016年湖南省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全省134家园区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中,幅员仅23平方公里的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雨花经开区”)排名第一,成为湖南工业园区的领跑者。不少人想了解,以长沙雨花的有限的体量、面积、产值,她是如何从强手环伺的业界突围登顶的?
答案可能很简单,那就是:转型。
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境内,2003年元月正式启动建设,扼守长沙市东南门户,在长株潭城市群几何中心位置,是长沙市“四区十园”中最年轻的园区。园区地图形似马头,寓意为发展的黄金马头。雨花人喜欢指着地图颇为自豪的说,我们雨花开发区就在长沙市区东南马头位置,此谓之为马首是瞻。
雨花经开区早期是以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为主导的。在不断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的背景下,园区建设逐渐暴露出产业粗放、能耗较高、集约化不足、前瞻性积弱、同质化明显等劣势。产能的落后,带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园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率低,园区空间规划无序、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经济学家弗农提出的梯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当园区主导产业处于衰退期的时候,转型,对于长沙雨花来说,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谈到招商,多数开发区都曾经历过“捡到篮子都是菜”的阶段,谈项目、引投资,开发区招商部门的故事,几乎都是一部传奇;雨花经开区也不例外。
2009年之前,雨花经开区历经千辛万苦引进了一批企业,但限于园区初期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产业的定位,所引进的产业特色不尽明显,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业态落后。以工程机械产业来说,湖南是中国工程机械的重要基地,三一、中联等更是全球知名品牌,在这种背景下,雨花经开区无论怎样构筑工程机械这个符号,其实都在两大行业巨头的羽翼下,既无差异化,也无法达成相应的产业体量,当然也无法吻合长沙市城市功能转型需求。调整和转型,既是因应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产业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觉选择。湖南是中国产业经济的重要区域,2017年上半年,湖南省GDP位居全国前十,当前湖南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战略,其省会长沙亦在全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突出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当下的湖南,既不需要低端的产业转移,也不需要过剩的产能,她需要前瞻性地构筑对后代、对未来负责的产业体系。基于此,雨花经开区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综合来看,雨花的转型体现在从园区规划建设、产业结构梳理和优化、城市功能塑造等多个方面,但在诸多转型中,业态的转型对雨花经开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而极具前瞻性的定位。
业态的转型,不仅蕴含了增长方式的转型,也是产业从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型。具体到产业来说,雨花经开区毅然决然地舍弃了前期给园区带来一定经济效应的部分产业,推动环保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转型,着眼于高端智能制造,扬弃传统的工程机械。在园区运作上,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启动腾笼换鸟工程,将生产功能外迁。开发区内,有一家上市企业金杯电工,每年产值很高,税收也较普通企业可观。但是,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开发区果断劝解,促使其生产基地外移,在开发区的帮助下,原厂区占地重新定位于工业地产,此举不仅解决了园区产业结构的问题,还为金杯电工带来了原主营业务之外的服务性收益。
产业的转型,使得雨花经开区产业结构明晰,形成了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产业链,2016年实现产值170亿元,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在高端制造方面,雨花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智能制造基地之一,引进了国内外近150家机器人企业和研发机构,实现了从研发、销售、生产到培训的全覆盖,已经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及长沙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启航码头,引起了海内外同业的高度关注。
雨花经开区的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整个区域内产业布局协调、功能体系完备,与之并行不悖的是,开发区城区规划与建设的转身。
自从“产城一体”这个概念出现之后,国内开发区自我定位为“产城一体”者数不胜数。但衡量这个概念最重要的指标不是城,而是产。只有集聚了环境友好型的、低能耗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实现产业与生活的真正一体化。雨花的经验表明,“产城一体”首先是对产业链的优化,正是基于雨花在有限的空间里集聚了两大环境友好型产业,才带来了工业设计集聚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总部园区的落地。与此同时,开发区还主动调节房地产市场,政府建造和回购大量公寓,为留住创业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产业完成转型,城区建设实现转身,雨花经开区,真正做到了宜居宜业、产城一体。
长沙雨花启示录之一:
1、产业结构的转型不只是简单的置换或外迁几个工厂企业,而是整合并科学配置区域及相关资源,达成产业配置的最优化。
2、所谓的“产城一体、华丽转身”,涉及到产与城两个界面,城市的转身无法单独达成,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城市主导产业的优化有着须臾不可分割的关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