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同舟共济不共“挤”

本刊特稿 2017-11-12 13:42:45 戴秉国/ 文 (前国务委员) 总第369期 放大 缩小

  2008年12月10日至16日,我以国务委员的身份对美国进行了工作访问并举行第六次中美战略对话,对话伙伴仍然是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当时,中美两国即将迎来建交30周年,而两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又非常特殊。首先,马英九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问题明显缓和。其次,美国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第三,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白人总统,即将入主白宫。那么,经过中美双方高度耐心与艰苦努力创建起来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会不会因美国政府更迭而受到影响呢?

  2008年11月,我在陪同胡锦涛主席出席华盛顿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与内格罗蓬特共进工作晚餐。我向他表示,希望双方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确保布什政府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收尾,然后把接力棒交给新一届美国政府,让他们顺利起跑。内格罗蓬特说,美方保证将会全力推动美中关系实现顺利过渡,防止发生波折。时代变了,时间非常宝贵,任何人都浪费不起。临别时,我向他强调,希望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对话”这两个交流机制继承、延续下去,并且希望中美双方共同搞好建交30周年的纪念活动,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气氛。

  中央决定,虽然我已经是国务委员了,但是继续担任中美战略对话的中方牵头人。我在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也是在美国政府交替的前夕,到华盛顿去主持中美战略对话并进行工作访问,体现了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的诚意,也表明了我们珍视中美业已建立的良好对话基础,期待在新形势下实现中美关系的顺利过渡。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之下,我在这次中美战略对话中反复强调中美两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同舟共挤”,从而赢得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我对内格罗蓬特说,在世界历史上,特别是大国关系史上,没有哪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大国间的关系能够发展得像中美关系这样如此广泛深入。回顾中美建交30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最重要的变化有这样几点:一是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不断充实,从联手抵御苏联的战略威胁到共同应对攸关人类福祉的诸多全球性挑战,这意味着我们两国已经成为同舟共济的“利益攸关方”。二是两国关系的利益纽带日趋牢固和坚实,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利交融局面。三是中美双方越来越认识到,稳定发展两国关系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中美关系迎来更大更好发展的长期性、历史性机遇。展望下一个30年,只要双方抓住机遇,坚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方向,努力加深对话、加强交流、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与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回顾了布什总统八年任期内中美关系的发展后,我着重谈了几点经验教训:

  第一,要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都负有重大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双方利益交融,谁也离不开谁,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们应以两国人民的福祉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在双边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时候,保持清醒,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要沉着冷静、排除干扰,牢牢把握共同利益和建设性合作的大方向,不为一时一事所动,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要切实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慎重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却可以影响两国关系的全局。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就能平稳发展,反之就会出现大的波折,受损的是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双方共同利益。

  第三,要不断增进了解和信任,努力做到相互尊重和求同存异。中美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有别,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有一致看法。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有美国的国情,把中国的东西搬到美国或者把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都不行。我们在处理彼此关系和国际上一些重大问题时应推己及人、相互体谅,不仅考虑自身利益,也要尊重和照顾对方关切,特别是核心利益,努力寻找和扩大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

  我特别强调,如何确保中美关系在奥巴马当选总统上任后有一个良好开头,并在今后四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取得更大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认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高层往来对话,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二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三是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扩大两国互利合作,不断寻找利益汇合点,为中美关系这条大船提供更多“推进器”和“压舱石”。四是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五是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六是深入开展民间交流。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都是胸怀宽广、热爱和平、乐观向上的民族,应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内格罗蓬特表示,本次对话适逢美中两国共同纪念建交30周年,具有特殊的意义。美中两个大国的关系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内格罗蓬特说自己是1960年在香港开始职业外交生涯的,亲眼目睹了过去48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长足进展。他1972年随同基辛格博士访华,美中关系自那时打开了相互交往的大门。当时,美中接触是出于应对共同威胁的战略考虑。1972年以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美中双方拥有日益广泛的共同利益,可以在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布什总统即将离任,总统本人对美中关系在他任内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深感骄傲,将其视为他作为第43任美国总统最重要的外交遗产之一。这次对话结束后,内格罗蓬特给我发来了感谢信:“我们两人通过对话机制的接触十分有价值,而且令人振奋。我一定会建议将这个对话机制延续下去。”

  (2008年)12月11日,我在布鲁金斯学会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晚餐会上发表了演讲。在回顾了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并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后,我重点指出,经过30年的发展,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的共同利益很大很大,合作的空间很大很大。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在第二个30年乃至更长时间,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利益,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祉。我特别强调,经过30年艰苦创业,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今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更想了解中国的长远意图和根本走向是什么。中国人没有什么阴谋,只有“阳谋”;没有什么野心,只有善心。这个“阳谋”简单得很,就两个字:发展。

  在讲话中我还特别谈到,我初中同班的52个同学中有一半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六个兄弟姐妹中,生活在农村的三个也早于我而永远地走了,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道路、真正繁荣富强起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万里长征才走完了几步啊!因此,中国不做霸权梦,不做帝国梦。

  美方积极评价了我的讲话。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韦德宁说,我以亲切朴素的语言阐明了中国的战略意图,特别强调中国没有称霸的“阴谋”,只有谋求发展的“阳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美国人很能听进去。美国学者葛莱仪说,我通过介绍个人经历和家庭、同学的实际情况,从新颖的角度说明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令人耳目一新。

  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我发表演讲时已是精疲力竭,腿都有点站不住了。我趁着翻译交互传译的间隙进行深呼吸,才把演讲坚持了下来。

  访美期间,我于12月10日在纽约见了基辛格。基辛格说,虽然美国每届政府上台之初在对华政策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但最终都会回归到正确的轨道。每过10年,两国关系就会向前迈进一大步。相信下一届美国政府会继续奉行同中国接触与合作的政策。我说,我们希望美国下届政府上任后能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实现“无缝对接”,把中美关系的“接力棒”顺利传递下去。

  我问基辛格,美国是否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看待和对待中国的问题。基辛格说,还不能说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美国仍有一些人把中国看作19世纪90年代的德国,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潜在威胁,认为美国同中国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如果美中发生冲突,将会两败俱伤。他对美中关系是抱有信心的,而且,他的看法在美国国内也是占上风的,几乎所有研究美中关系的人都持有他这种看法。

  我强调,我们的确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中美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正如有人所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同一条船上,应该成为合作的伙伴而不是相互争斗的对手。

  本次对话结束20天以后,内格罗蓬特专程来华参加中方举办的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2009年1月7日,我会见并宴请了他。内格罗蓬特说,非常高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他当天下午出席了中美乒乓球友谊赛,中美两国新、老乒乓球运动员同场竞技,使人联想起了30多年前“乒乓外交”的动人场面。

  内格罗蓬特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我们为解决美中两国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国际经济问题,还是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而建立的活跃的对话机制,都留下了非常好的纪录。对话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希望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在布什政府任满之后得以继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