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新的战略机遇期
弹指一挥40年——从1978年到2018年,回头却不是从前。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道路决定命运,创新引领未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鉴往知来,攻坚克难离不开历史明鉴,继往开来离不开理念导航。世界期待一个怎样的中国?中国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将走向何方?今天的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今日的中国正在创造民族复兴的伟大壮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世界瞩目,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和创新机遇乃中国荣耀、世界期盼。世界正在呼唤一个大智慧和大战略的时代,我们正在见证这样一个令人兴奋和令人鼓舞的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在4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欧美几乎百年才实现的进步。国际社会用“奇迹”来描述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然而,如何从理论上,从学术上解读中国崛起?世界呼唤中国的创新模式和阐释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习近平主席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于过去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实践,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变革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论及中国和平崛起,习近平在2014年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之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代代相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纵观世界历史,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常常与其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密不可分。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常常与这个国家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要想创新,引领世界潮流,引领未来,必须深谙历史,了解过去。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习近平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势和风云变幻,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资源,高瞻远瞩,难能可贵。
邓小平“猫论”的创新理念和战略柔性
习近平在2014年8月20日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纵观邓小平70多年的革命生涯,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邓小平一生不断开拓创新,提出和践行无数创新理念。他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著名的“猫论”脍炙人口,已成为中国式创新的经典。40年前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深刻理解邓小平创新思想和理念的内涵和外延,无疑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
“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途径体现了战略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思维的精华,成为当代人类思维方式的典范。古代农耕文明时代的思维方法以朴素的系统整体观、有机论、综合方式为主,中国传统的哲学精髓和系统思想成为典型代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邓小平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艺术成为这项伟大工程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认为,一方面1978年的邓小平对于如何做到国富民强并没有一张清晰的蓝图,他承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另一方面,邓小平“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时,确实有一个框架”。《邓小平转》的作者理查德•伊文思在描述周恩来与邓小平工作交往时写到,从1974年初,周恩来开始把外交工作的日常工作交给邓小平处理。邓小平担当新角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率团前往纽约在联合国召开的讨论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特别大会上的发言。理查德认为,他除了借机宣示毛泽东生前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外,纽约之行对于邓小平还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这使得国际社会增加了对他的认识,同时也让他首次见识到西方世界的繁荣景象。邓小平对这次纽约之行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尽管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曾在巴黎待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也曾多次访问莫斯科,但这些经历都比不上他在纽约看到的摩天大楼,以及纽约繁荣与紧张的生活节奏。理查德认为,在纽约曼哈顿市区待了4天之后,邓小平很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必须要经过一段很漫长的努力与奋斗之后,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我认为,这可能是傅高义所描述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后的“蓝图框架”吧。就今日的上海浦东和纽约的曼哈顿相比,应是难分伯仲吧!而这一切的巨变,也就发生在过去的40年。
既然胸有“蓝图框架”和大的格局,就要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实施蓝图框架的伟大战略。“猫论”无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和大智慧。以中国和式创新理论的视角解读,邓小平的“猫论”不仅蕴含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具有非凡的和式创新理念。
第一,“猫论”引领社会和政治可持续发展。“猫论”终结了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政治辩论,促进社会和政治稳定,引领社会和政治可持续发展。“猫论”的主旨和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猫论”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猫论”体现了战略思维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一切好的战略都是围绕目的与手段展开的。用战略管理的话语讲,如果“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使命和愿景,那么,在生产关系上不能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哪种形式能够恢复生产,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今天看来,就改革开放40年生产关系与经济管理而论,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分别选择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猫论”直接带来了经济秩序和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引领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猫论”的战略柔性。邓小平在“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战略愿景确立之后,他在寻找实现这一战略愿景的战略手段时显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柔性。他毫不犹豫地把目光转向如何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这个现实而又重大的关系上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不计较历史恩怨,不搞意识形态争论,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他不仅不排斥西方资本主义,而且最大限度的学习和利用西方文明中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中国新时代新的战略机遇期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国家都有过机遇。但真正能够把握机遇的是凤毛麟角。环球时报2018年1月17日撰文指出:历史机遇不会再与中国擦肩而过。今天历史在一个恰当的时空交汇点再次眷顾中华民族,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了民族的复兴。习近平主席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习近平纵览国际局势,中国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历史演进所做出的重大判断和战略定位。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之前近30年的探索,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战略理性、战略布局和大国心态。中国追求“世界主义”,“天下大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强调求同存异,不追求霸权和扩张,强调和谐、包容、共赢。中国对内注重民心,把发展民生放在首位。中国强调与时俱进,追求社会、政治、经济、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注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领域里的社会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内外和谐,相得益彰,统筹兼顾,行稳致远。
我认为:战略机遇期是自己创造的,不是从天而降的,不是等来的。特别是通过战略定位和创新寻求新的战略机遇期。40年前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研究国内外错综复杂局势后的战略选择,2017年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也是中国在进行国内外局势分析后的战略定位和选择,而十九大纵观国内外历史演变状况,洞察世界发展趋势,强调中国新时代新的战略机遇期来临,中国要真正抓住和把握这一新的战略机遇期。假入把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中国对外开放解读为中国战略机遇期的1.0的话,那么,习近平于2017年正式开启的“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2.0,也是世界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落地,它不仅仅带来的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世界经济将从中获得实惠。中国40年前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摆脱贫困,促使中国走向富强,走上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今天,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在地球村里将成为“创新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成为渊源于西方的“经济全球化”的升级版,形成新时代中国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和式创新理论的提出
【中国和式创新】是一种刚柔相济、智者求同的共建、共享、共赢的战略模式,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它根植于中国的“和”文化,儒家学说的“和为贵”,道家对于人类的终极关怀和可持续发展观,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拥抱矛盾,激励创新,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和式创新升华于中国伟大变革的实践和实证、案例研究,它破解中国40年经济持续、高速、稳固发展之谜,剖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之根,解读中国创新模式,阐释中国和平崛起之路径。人类和平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前进的步伐浩浩荡荡,和平发展为世界主流、潮流。【中国和式创新】阐释中国和平崛起,中国和平崛起的实践创新改写大国崛起的理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判断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寻找经济和社会发展出路自然重要。但对于中国,寻求新的战略机遇期,理解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革或许更为重要,从理论上阐释40年中国崛起和发展的路径更为迫切。这种期待要求在对中国经验的梳理和反思中,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路径的研究和分析中,得到观念提升,价值提升,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
今日世界,风云变换,问题复杂,形势突变。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来临之时,中国毫无疑问手里握着一把好牌,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尽管2008年华尔街引爆的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复苏乏力,然而,“全球化”一词仍是西方政治家口中的热词、高频词。然而,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时过境迁,角色转换。西方在寻求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无助、无果、无望、无奈导致英国的脱欧和特朗普的当选以及战略的调整。全球化的故乡掀起了反对全球化的浪潮,自由贸易的诞生地掀起了反对自由贸易的呼声。东西方角色转换,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了引领者。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中国在未来5年将向“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投入5000亿~6000亿美元,它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中国将与世界分享其40年建设和发展的经验,分享中国处方和中国创新。
中国处方是什么?
中国的创新模式是什么?
中国和平崛起的路径是什么?
回答和思考这些问题毋庸置疑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致敬!
2016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就国际政治格局而论,2016年正像美国斯坦福大学弗朗西斯•福山先生在其《历史之终结》一书中所描述的1991年一样,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2008年华尔街金融泡沫的破裂,从表面上看是西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实则引爆的是深层次的政治和社会危及。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今天,人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许多人感到困惑”,习近平提出“ 世界到底怎么了”的“世界之问”。
世界将走向何方?“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主编罗特科普夫评价说:“这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演讲很少能改变历史。但真正重要的讲话却能捕捉到时代思潮中一些特殊的东西,而习近平做到了这一点。”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教研部长施奈德-阿曼表示,“习主席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的讲话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与全世界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国际舆论关注习近平的“世界之问”,更关注习近平的“世界之答”。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习近平的“世界问答”都是中国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彰显出中国“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人治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定力”理念。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不断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和重大国际行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创新、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