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德,1921年11月出生于山东滕州,1938年3月参加革命,战争年代搞过敌工工作,解放后做过统战工作,当过中央台办主任,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敌工工作是什么?今天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但在影视作品里却常常可以看到。以杨斯德在莱芜战役中发挥的作用为例。当时,杨斯德以陈毅司令员代表的身份,被秘密派到敌四十六军,对外称是复旦大学毕业生,任该军军长韩练成的秘书。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这一内线关系,从内线策应军队作战,为莱芜战役的胜利立下大功。该战役歼敌5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开战后歼敌建制最大、兵力最多的纪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有一部成功的战争影片《佩剑将军》,其中受组织委派深入敌营的谷一平,原型就是杨斯德。当时,杨斯德以国民党少将高参的身份,帮助何基沣、张克侠等部2.3万余名官兵成功起义,对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我和杨斯德认识并交往,主要由于工作关系。1985年,邓颖超和廖承志提议他担任中央台办主任,一干就是9年。在杨斯德签名赠送给我的回忆录《历史使命》中,收录了他2004年写的一首缅怀邓颖超的诗歌:大姐风范久仰慕,九年相随做部属。西花厅内聆教诲,中南海外话春秋……在这段时间里,我和杨斯德有了比较多的工作联系。
2010年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决战南京》,由江苏文化产业集团投拍,塑造了从抗战胜利到南京解放这一历史过程中一些甘于虎穴苦斗、忍辱负重的地下工作者形象。其中,潘虹饰演的南京地下市委书记周文锦,在前任书记被周佛海等杀害后,受粟裕委派,以坐堂医生为掩护身份,艰难开展工作,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绘制长江防线部署地图,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一向喜爱反映党地下工作的影视作品,看了《决战南京》,不禁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兴趣。我想,杨斯德的部队是较早进驻南京的部队,而且南京解放后,他从事了城市的警备工作,应该对当时的地下工作情况有所了解。我就打电话问杨斯德:究竟潘虹的角色是否有原型?南京解放的真实历史与电视剧里的情节是否相近?
杨斯德已经90高龄,但他的记忆很清晰。他告诉我,当时,他率部进城时确实与一位书记取得了联系,这位书记就是一位女性。但当时组织军警策反、里应外合的人并不是粟裕派出的,而是三野政工系统派出的,由谭震林领导。
我们夫妇有一套建军八十周年纪念封,其中一枚的主题是“解放南京”。2011年秋,我让秘书登门请杨斯德为我们签名留念。杨斯德不但签名了,还同时把他的回忆录《历史使命》和三本诗词集《将军情怀》、《将军情怀(续集)》、《情系中华》签名送给我们。据我的秘书说,杨斯德的视力已经不太好了,签名的位置需要通过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能找到。但我看到,杨老的笔迹遒劲,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豪情不减当年。
坦率地说,我没有想到,杨斯德写了那么多诗,而且紧贴时代潮流。如《纪念建党八十周年》:
风雨八十载,光辉耀古今。三代创伟业,江山日日新。求其在我为,共产主义真。中华复兴愿,举国同此心。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党的历史、党的信念、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复兴的决心,可谓字字千钧。
杨斯德是山东人,与总参原副总长李景是老乡。他们还同时是诗词书画的爱好者。李景曾经谦虚地说,他和杨斯德都不是专业诗人和书法家,诗只能算是“打油诗”,画只能算是“涂鸦”,但杨斯德比他“打”得好,“涂”得佳。李景评论说:杨斯德的诗词书法“无处不有共产党人的正气、锐气和朝气”。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