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5月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开,主题为“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展期为期3天。这次博览会有50多个代表团、600多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1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和20多个品牌服务机构参与,展示着自己的发展、成果和前景,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观看。
创新是中国品牌的创造引擎。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而“一带一路”倡议则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回顾这一年,众多的民族品牌不仅在国内拉动国家经济,也在凭借强劲实力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抢眼。
2017年伴随着中国游客的脚步,支付宝已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入了线下商户门店,范围涵盖几乎所有吃喝玩乐消费场景,并和香港地区及六个国家的合作伙伴一起,为当地人打造“本地版支付宝”。2017年,作为中国共享经济企业摩拜单车和ofo在海外引起广泛关注,称它们是“中国式创新”。2017年4月,海信取代欧美日韩彩电巨头,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世界杯官方赞助商。2017年阿里巴巴首个海外“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在马来西亚落地,京东、天猫等中国电商平台出海。上汽、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在海外自主建厂、并购、设立研发中心,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吸纳当地人才,已成为很多自主品牌车企走出去的方式。华为手机稳坐全球智能手机品牌前三甲,与苹果、三星一较高下,小米进军60多个海外市场,更是在印度市场夺冠。……
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成长、快速崛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中国品牌集体发力的背后则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瑞银中国证券研究主管侯延琨的文章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兴奋不已。与此同时,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同时,债务水平持续走高,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怎样维持高增长,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重要的课题。
“创新”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经之路,只有持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中国才有可能完成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一个字的变换,中间需要的过程是漫长和艰巨的。如何实现靠的是掌握核心科技。自主创新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助推器,也是实现中国创造的秘诀。
瑞银中国证券的研究显示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掀起,主要集中在IT和新兴产业,其规模之大可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一些量化指标可以让人重新审视一下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在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5年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Scopus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杂志上共发表448221篇学术论文,低于美国的635127篇,全球排名第二。单篇平均引用为3.09次,低于美国的3.92次,但是略高于传统科研强国日本。中国的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在最近几年激增。2015年,中国授权专利数量以微弱优势超过日本,冠绝全球,占全球五大专利局专利授权量的28%。
(编辑:董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