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朝鲜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会有吗?

重点关注 2018-07-04 16:43:20 总第383期 放大 缩小

  特金会落幕后,有人抱怨公开的实质成果太少,也有的人猜测另有隐情,否则特朗普不会那么兴奋。不过,既然特金两位领导人看起来都挺满意,那么我们不妨对两国所期许的朝鲜未来繁荣做一个推演。

  要富裕,要繁荣,根据中国、越南经验,走一条朝鲜自己的路恐怕是唯一正解。因为——今天的朝鲜,除这条被邻国经验证明的路之外,难有其它选择。

  迈出这一步当然不容易,但既然美国和朝鲜都能坐到一起,为什么不能大胆想象一下。当然,这并非凭空臆测,事实上朝鲜已经在许多方面有所动作,虽然迹象称不上明显,但和四十年前的中国还真有一点像。更何况,这一步不仅仅关系朝鲜的和平与未来,还会深深影响邻国,比如中国东北。

  如今,历史正在给金正恩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个窗口期稍纵即逝,一旦错过,恐怕又是一个漫漫长夜。

  朝鲜的最大痛症:孤立

  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做孤岛。朝鲜最大的问题,就是离世界、离正常生活有点远。作为一个小经济体,本应该主动融入世界,分享全球产业分工的利好,却自行切断了与外界联系的脐带。

  别看现在朝鲜还在“最贫穷国家”名单上挣扎,但这个国家曾是最早创造“远东经济奇迹”的国家,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5%,比肩日本,超越中国。成就朝鲜曾经奇迹的是“两个平行市场”中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的社会主义阵营。依靠阵营的无偿援助与支持,朝鲜这个后来的社会主义小伙伴获得了大量自身缺乏的战略资源——原油、粮食作物、工业生产线、武器装备等等。这些至关重要的“血液”支撑了朝鲜的经济发展。

  然而,1990年后,社会主义阵营瓦解,曾经的依靠轰然崩塌。不但失去了援助,经互会将会员国间以卢布计价的物物交易模式,改为以美元等硬通货的现金交易,外汇储备极少的朝鲜就此万劫不复。

  石油:朝鲜不产石油,朝鲜正常的原油需求不少于300万吨,但在1990年代,由于要靠外汇从国际市场购买锐减到50万吨,整个国家一下子被打成十级伤残,寸步难行。

  电力:水利发电占了六成,但水力资源有限且季节变化大,导致发电量有限且波动大,火力发电方面,优质煤炭供应不足,发电设备又老化严重,因而电力生产能力不足。缺电导致工厂开工率长期不超过4成。

  焦炭:焦炭是钢铁冶炼工程中极为关键的原料,但朝鲜并不产焦炭,钢铁产量低,严重拖累经济发展。

  “能源困境”还直接导致了粮食困境。缺油少电,原本机械化的农场重归手工劳动,效率极为低下,远洋捕捞也搞不成了,只能将东西部海域的捕捞权卖给中国渔船,农林牧渔的产量全面下滑。

  朝鲜2400万人口最少需要550-600吨粮食,现在一年只有500万吨产量,温饱都成为问题,更不用说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食了。

  对中日韩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因为他们有巨大的外汇储备,理论上就是自己完全不生产,都能拿外汇进口能源和粮食,过上好日子。但朝鲜偏偏闭关锁国,试图以一己之力撑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说好听了叫自力更生,说不好听了就自不量力,最终导致国家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具有绝对/比较优势、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极少,出口贸易发展不起来;外商投资方面,虽然也开了不少经济特区,贴出英雄帖,但骨子里头还是假把式,关门打狗姿势百花齐放。因此这两种国际通行手段,创汇极为有限。

  与此同时,朝鲜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电气设备、锅炉、汽车等用于工业更新;分出部分外汇满足特权阶层的高端需求。如此一来赚得少花得多,常年贸易逆差,欠下一屁股债。

  外汇收入的枯竭,又进一步限制了能源、技术、设备、粮食等物资的进口,形成了恶性循环。经济不困难才见鬼了。

  2016年朝鲜粮食产量500万吨,不及1984年的一半;2014年朝鲜煤炭产量2709 万吨,比1990 年还要少600万吨…… 所有经济指标都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十年。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去年九月和十一月,联合国通过史无前例的制裁决议,大面积斩断朝鲜的进出口途径、海外劳工、国际援助,朝鲜经济雪上加霜。

  经过最近大半年的自我消耗,朝鲜越来越靠近极限!

  让改变来得更猛烈些吧

  据金融时报报道,6月12日早上,也就是特金会举办的前一刻,朝鲜官方媒体头版发布了一张图片,画面上最高领袖站在高楼林立的新加坡,让他们依稀看到这个贫穷国家的一种潜在未来。有人分析说,这是朝鲜领导人发出的一条明确信息:向朝鲜人展示他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设想。

  诸多迹象显示,横亘在朝鲜与世界之间的那堵高墙,存在着消融的可能性。一旦朝鲜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的经验,势必会成为朝鲜经济起飞的路径模板。

  第一步,当然是农业改革。目前朝鲜近1/4人口慢性营养不良,男性平均身高低于同族韩国人十几公分。这不仅关系政权合法性,长远来看也关系到民族的智力体力发展。

  2012年,朝鲜在部分农场试点“圃田担当制”,以3-5 人为分组单位,政府允许农作物按7:3 的比例分配,7成由国家收购,3成以工分购买方式进行实物分配,允许农民自由出售交易。2015 年起在全国农村以家庭为单位普及实验。

  这个制度有点像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国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的分成很大。而朝鲜“圃田担当制”则反过来,国家拿走了大头,所以怎么看都像是一种变相的奖励措施,是当局为了弥补农业生产不足,给计划经济打了个补丁。

  有研究表明,该制度虽然能够调动一定积极性,但效果不太理想。在部分农场,职工的收益比其他同事仅多两三百斤的粮食。进一步向家庭联产承包制靠近,进一步赋予农民生产自由,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也许会成为朝鲜的考虑方向。

  近些年,由于农业有所恢复,朝鲜私下交易日益增多。朝鲜官方顺应这一潮流,在全国许多地方开设自由市场,允许多余的农副产品公开交易,自由市场正在朝鲜全国蔓延。

  如果农业能够实现自给,势必能够解放大量农民,促进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朝鲜国有工厂基本是最僵化的计划体制,哪怕多激活一点厂长负责制或者自负盈亏,也许都会爆发出相当的活力。

  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改革之后,再说开放。目前朝鲜的开放模式被誉为“蚊帐式开放”:挂起蚊帐,让空气(外国的资金、技术)透进来,却不让蚊子(国外政经体制、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钻进来。

  媒体曾报道说,在朝鲜投资,必须由朝鲜人掌握销售渠道。工人们归国家所有,投资者并不能支配他们。不论在朝鲜境内还是境外,尚不能与个人直接联系。住宿只能是住在指定的涉外宾馆,不允许随意走动……

  朝鲜若要挽救自身濒临崩溃的经济,赚取更多的外汇,就势必逐步实现经济特区与国际接轨。 在这种基础上,朝鲜才能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以关税减税等优惠措施招商引资,重点搞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世界制造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就像当年中、韩经济起飞的模式一样。

  而一旦朝鲜开放,朝鲜将与中国紧紧绑在一起——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被中日韩俄环绕,身处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第十一大、第十二大经济体之间,经济洼地意味着受大国辐射的潜力更大。中日俄出于安全战略考虑,韩国出于民族统一考虑,都愿意大力度投资。

  不过,一直以来朝鲜对于韩国资本就有防备之心。像中国可以在朝鲜几乎任何地方投资,韩国只能局限于中朝边境的开城地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春虎对此的理解是,朝鲜国土狭小内需市场不足,且与体制竞争国(韩国)在经济规模和绝对人口上都处于劣势,被吸收统一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基于此,中国可能会成为朝鲜的最大投资国。而且朝鲜起飞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今天,中国正处在经济换挡期,低端制造业开始外迁至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不过这些地方的优势远不如朝鲜。东南亚部分地区底层存在排华情绪,非洲的劳动人口素质较差,此外还有各种劳工自由结社、罢工、环境污染诉求,导致迁移过去的工厂有时步履艰难。

  朝鲜成年人识字率100%,劳动人口素质较优质,又长期习惯于服从指令,管理上应较为容易,历史上还与中国情谊深厚,还有比朝鲜更好的选择吗?只要朝鲜接轨国际市场规则,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赶上这波国际产业转移的第五次浪潮。顺着这条路径,未来十年里朝鲜有望实现快速起飞。

  是该腾飞的时候了

  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路子,朝鲜可能会走得比较长。只有经济恢复弹性、国库充盈之后,朝鲜才会走到进口代替战略阶段,用各类贸易壁垒,保护本土较为弱小的战略产业,扶持其发展壮大,最终代替进口产品。比如家用电器、汽车等。

  不过一步实在是太遥远了,不可想象。

  因为这本身要求内部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千千万万的独立经济人。但在计划经济的朝鲜,承认私企地位、允许私企发展的阻力非常大。

  这种转轨涉及到意识形态的巨大变化,没有足够的威望推动不了。新任接班人经过一番政治调整之后是站稳了脚根,但其中涉及到的巨大风险,非邓小平式的乾坤定力难以承担。

  不管怎么说,朝鲜只要愿意改革开放,这个国家还是充满了无限可能。高效率的体制安排、巨大的动员能力、10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优质劳动人口……

  过去四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常发生跳跃式发展,正是有了欧美的经验做了铺垫。而邻国日本的教训,更让中国的崛起之路少走了很多弯路。有中国模式在,朝鲜起飞也会少很多实验成本。

  (编辑:程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