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
if (strpos($title,'——')){
$titlearr = explode('——',$title);
$title = $titlearr[0];
$title2 = $titlearr[1];
}
?>
刘鹤这次恰逢其时地接受采访,其实是想告诉所有人“三个不要”:不要夸大了外在挑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要低估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不要错失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新的财富机遇。
10月19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接受三家央媒的联合采访,就大家最为关注的股市、民营企业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等热点问题做了回答。这次采访一经媒体发布,旋即引发了各界强烈的关注和热议。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外界极其期盼的采访。在中国股市出现明显波动,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焦虑和困难等的情况下,刘鹤副总理接受媒体采访,以学者型官员的坦诚直面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透露出其对中国经济未来强烈的信心和稳定各界对中国经济预期的决心。
借谈股市稳定公众心理预期
仔细研读采访全文,我认为刘鹤这次采访主要透露出三个明确的信号:
第一,谈及股市,刘鹤表示:“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这话出自主管金融的副总理之口,对股市信心的提振无疑是巨大的——这从当天市场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刘鹤坦言股市的下滑既有未来经济环境的种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也有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但他指出,中美贸易摩擦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而且特别透露“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在我看来,他虽然谈的是股市的问题,但事实上指的是中国经济整体。就当下各界对贸易摩擦的担心而言,的确夸大了。刘鹤在这里借股市是告诉大家,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不要夸大其词。而且,双方仍在接触,协商谈判的大门并未关上。
今年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家,受一些专家影响,对中美贸易摩擦过度担心,刘鹤的话无疑给大家增加了底气。
驳斥“民营经济离场”论
第二,谈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刘鹤明确指出“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将支持民营企业上升到政治高度,这种表态事实上是对今年流行的一些关于民营企业错误观点的直接反驳。
这和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0日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到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的说法完全一致。习总书记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在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上,中央的政策从未变过,“两个毫不动摇”从来都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基调。然而,当下社会上总有一些言论,比如,前段时间有人提出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其负面影响非常大,很多民营企业对此感到焦虑,担心政策真的有变。
刘鹤再次强调民营经济之于中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并批评了一些金融机构对待民营企业的错误做法。同时,对于社会上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刘鹤也做了明确的回应。他认为这种讨论既是片面的,也是错误的。
他还特别指出,应该用全新的现代化产业链的理念来认识国有和民营经济。这个说法很新颖。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国有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在基础产业和重型制造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两者是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
当然,刘鹤对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坦率批评,提到一些民营企业因为扩张过快,偏离主业,在资金流动上出问题之后,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进行帮助重组,是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而非所谓的“国进民退”。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警示,过度扩张、偏离主业的发展既是危险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三,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刘鹤对中国经济表现出十足的信心,认为“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他在采访中没有回避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是坦率指出,“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要理性看待”。但是,他认为,“分析看待中国经济的表现,如果从一时一事看,可能会感觉有一些困难,但是一旦把它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往前看,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熟悉刘鹤观点的都知道,他一直强调长周期、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长周期来看,中国当下正处在新旧周期的转换过程中,这是中国经济的一次剧烈的结构性变动,这种变动前所未有,不可能没有困难。但如果从中国经济的未来看,中国经济又面临难得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包括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老龄化带来的银发经济、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以及绿色发展创造的产业机会。
这的确是刘鹤所言的“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只有那些固守过去理念的企业才会被时代所淘汰。正因如此,我特别同意他的观点,只有那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家才每天感叹困难,而这个困难期恰好是有勇气、有眼光、敢作为的企业家大有作为的阶段。
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可以休矣
刘鹤这次恰逢其时地接受采访,其实是想告诉所有人“三个不要”:不要夸大了外在挑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要低估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不要错失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新的财富机遇。
的确如此,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仍创造了奇迹。与过去的很多困难挑战比,今天暂时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下一个30年,全球经济最有希望、最有潜力、最有想象力的仍是中国经济。
可以说,通读采访全文,那些对中国经济的误读、误判以及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应该可以放下了。作为一个长期对中国经济的观察者,在我看来,外界关于中国经济的很多担忧,大多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政策的误读。
比如,在刘鹤接受采访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经济三季度的数据,三季度经济增速6.5%,对于这个数据,我看到有媒体用了“经济增速创10年来最低”的标题。事实上,6.5%的增速既不慢,也不差。
其实,中国经济当下真正的问题绝非速度过低,而是如何真正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嬗变。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红利周期的兴衰是铁的规律,像过去那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供给侧下的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道路,需要对速度保持平常心,告别对量的图腾崇拜,回归质的飞跃。如果仍过度关注速度,并且以速度评判中国经济的好坏,是严重误读了中国经济。
基于此,我非常同意刘鹤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判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大家牢记这一点,心就会静下来,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