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砥砺前行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高端解读 2019-01-17 马小军/文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总第397期 放大 缩小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年份。2018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这一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无疑已经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在与世界的互融互动中进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巨大正能量推动下前行。

纵观2018年,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持续、深度调整,世界进入了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时期。国际形势最显著的特点是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单边霸凌逆流时有显现,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冲击着现行国际秩序与规则。与此同时,中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下展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果。

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8年6月下旬中央召开了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宏大的中国外交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恢宏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出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形成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体系。基于对世界秩序深刻转型时期国际形势演变规律的深入分析,和历史交汇期中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观察和把握国际形势的四项原则,这就是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在把握国际形势时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近年所有几乎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国际空间中,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不断阐发、呈献给国际社会,引领中国站到了人类共同价值与国际道义的高地,使中国外交前所未有地获取重要的国际话语权。过去一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外交空间提及价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强调《世界人权宣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在阿根廷G20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不能丢。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改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便有能力高效应对当今世界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更是表达了中国外交新的价值和哲学的高度,其中的价值引领包含了中国文化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厚哲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一次次写入联合国决议。2018年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面临领导力缺失的风险。面对国际社会的和平赤字、治理赤字和发展赤字顽疾,近年来中国不断强化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议题设置能力,提出国际热点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推动“两个构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成为世界乱象中的中流砥柱。在逐步形成的全球治理新格局中,中国已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转变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全球治理变革的领跑者。就许多方面来说,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与全球或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相一致。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的宏伟设想,为世界和人类的发展带来福音,也宣示了中国愿同各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作为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国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核心,而“一带一路”建设是全球治理的载体和路径。5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全速推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2018年“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又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总数达到140多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达80多个。“一带一路”精神被写进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

2018年中国外交新气象:元首外交引领,多边带动双边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中国的大国地位,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元首外交攻坚开拓主动塑造使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了中国外交宏大实践,从顶层设计到深耕细作,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引领中国外交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主动,使中国的大国方位得以塑型。频密的元首外交日程,勾勒出一条纵横寰宇的外交轨迹。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引领处理了数以百计的双边外交关系,编织起一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标注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也使很多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领导人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成为了中国的好朋友。

十八大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空前活跃。积极主动参与并谋划、开创多边外交空间,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方式实现了重大的调整与转型,这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大国外交的新特征。短短几年里,由中国主办的大型主场外交取得历史性成果,使中国开始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中心舞台。一次次规模宏大的主场国际盛会,彰显中国大国外交的风范气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国际多边舞台的重要讲演,表达了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强烈意愿,为构建开放性世界经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的方案,提供了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发挥了奠定基调、沟通协调的建设性作用。

当今世界,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毋庸讳言,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被舍弃,更容不得推倒重来。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要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要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不管是创新、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还是网络、外空、极地等新疆域,在制定新规则时都要尊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诉求,确保他们的发展空间。

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暨G20峰会机制启动10周年。原本在这一机制中发挥引领作用的美国,因特朗普政府的保守性和不确定性而几乎不见踪影,而中国则从这一机制的重要伙伴,变成了现行国际秩序的守护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历史性选择之际,在阿根廷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讲演,敦促全球主要经济体“拿出勇气”,引领世界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这次峰会肯定了多边主义,重振了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在中方推动下,本次G20峰会就重大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并通过领导人宣言,向世界发出正确、积极、安定人心的信息,宣言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中国主张的诸多印记,反映了中国坚定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赞成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这次峰会的成功是坚持多边主义的胜利,再次表明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符合人心所向、顺应大势所趋。

在本届G20峰会多边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展开了密集双边外交,分别会见俄、美、法、德、土、印、日、沙特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阿根廷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出席了三场“小多边”活动,成为今年中国外交亮点。其一,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金砖五国就世贸组织改革等问题共同发声表明立场,呼吁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反对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支持改进世贸组织,维护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反映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其二,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当前形势下,中俄印三国共同发展和密切合作已成为世界格局演变中越来越重要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其三,中国、法国、联合国三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小范围会议,协调波兰气候大会的立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拿出的方案、做出的成绩举世瞩目。此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访阿根廷和巴拿马,欢迎拉美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拉合作优化升级、创新发展。

周边关系全面向好发展,牵引大国关系总体稳定

面对复杂国际局势,中国外交保持定力、冷静应对、主动运筹、积极作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2018年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2018年中国外交呈现出周边国际环境全面稳定向好的积极态势,出现了以周边制动、牵引、引领大国关系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频密会晤。既体现了两国元首深厚个人友谊,也彰显了两国关系的极高水平和特殊性。面对空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两国元首的高度互信和战略引领使中俄关系始终稳如磐石,中俄关系已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楷模。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双方相向而行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了安倍首相年内访华,推动了近期中日关系向好发展的势头。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已经连续9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去年双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4000万人次,为中国和东盟各国近20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东盟合作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中国和东盟一起制定《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发展规划更好的对接。中菲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双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妥善管控处理了海上问题。这些成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印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2018年4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莫迪总理在湖北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围绕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战略沟通,并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把握中印关系发展大方向、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做了顶层设计与战略引领。2018年11月,中印两国特别代表于四川成都举行高规格的第21次边界问题会晤。这次会晤基调积极,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谈得非常好,取得重要共识。双方对推进边界谈判、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以及促进边境地区合作等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双方同意切实将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贯彻到双方各个层级包括一线部队。毋庸讳言,中印之间的领土主权争议涉及领土空间最为广大,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与印度业已构建起来的经济—发展、安全、外交关系的大局,却关乎双方的根本战略利益,使得双边之间的争议,必须让位或服从/服务于各自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我们希望出现一个龙象共舞的局面,而不是印度洋的风高浪急。

搅扰国际社会20多年的朝鲜核问题峰回路转。朝鲜半岛北南双方抓住平昌冬奥会的契机密集互动。2018年3月25日至28日,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习近平总书记用“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八个字评价金正恩此次来访。之后,北南双方领导人金正恩与文在寅三次会晤,推动朝核问题解决向好发展。中韩两国元首会晤在新起点上对中韩关系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一度受到“萨德”问题损害的中韩关系重回正轨。6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成功会晤,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朝方重申对“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的承诺,美朝将努力“构建朝鲜半岛持久稳定和平机制”。这期间金正恩百日内连续三次访华,凸显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战略主导作用,使半岛生乱生战的危急势头得以遏制。面对新形势,中国鼓励半岛南北双方抓住机遇改善关系,支持美朝两国相向而行,致力于维护半岛得来不易的缓和势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行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根本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朝鲜完全彻底弃核与美国确保朝鲜体制与国家安全。这也是中国国家战略利益攸关所系之处。只有两者同步平衡实现,东北亚的安全与发展才能真正走上历史正轨。

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2018年全面向好的周边关系,无疑对中国外交大棋盘中的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起到了制动和牵引作用。中美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也已经成为全球稳定与繁荣的支柱。

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在经历重大的战略转型。反建制派的特朗普政府明确将“美国优先”作为核心施政理念。在美国深度调整内外政策的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日趋消极。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相继推出《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审议报告》。这三份报告都将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或主要威胁。2018年10月4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发表极具冷战色彩的演说。这些情形反映出过去几年美国朝野对华政策大辩论基本结束,美国战略界或许正在形成新的“中国观”。中美关系似乎正处于某个历史“临界点”,趋向于敏感与不确定。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的进步,根本改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也使中美关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中国崛起已成历史必然趋势,一个新的中美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中美关系中新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相互依存继续深化的同时,相互竞争关系日趋明显。中美关系的紧张和摩擦有可能成为新常态,长期构成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现在反而率先成为博弈焦点。2018年春天以来,中美经贸摩擦的持续发展,引发整个世界对中美关系和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中美关系需要构建新的平衡。

面对今年春天以来美方挑起的贸易摩擦,中方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发展权利,坚定奉行相互尊重、平等诚信的对话解决方式。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G20峰会期间实现会晤,双方进行了深入战略沟通,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做出了规划。这是中美关系处于重要关头的一次关键会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规划,指明了方向,向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中美双方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是对中美关系的“再确认”。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双方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息,表现出两国关系的成熟,也展现了领导人的智慧。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密切,相互依赖。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中美经济的体量和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之间的经贸矛盾,重构中美经贸关系再平衡,尚任重道远。中美双方要珍视这来之不易的重要一步,以更从容淡定理性的心态积极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说,贸易摩擦这件事应对得当、处理得好,有可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中国加快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开放,越要加快改革。

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突发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表明,中美关系已从40多年以来已经熟悉的交往路径,开始驶入一个不那么熟悉甚至陌生的路径。以往的经验和路径不再好用,自然加深彼此战略猜忌,加大战略试错风险。中美关系有可能进入了一个相互试错的特殊时期,这种局面甚至有可能贯穿我未来新“两步走”的整个历史时期,清楚地显示出中国在现行国际体系中实现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面对美国战略界在对华政策方面日益显著的焦虑感,以及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不断加码的“竞争”压力,中国须凝神聚气、谦虚谨慎、保持定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不被对方拖入短视和鲁莽冲突的模式,不随对方跳入“修昔底德陷阱”“金德伯格陷阱”或其他什么“坑”,尽量避免犯错,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发展中美关系需要战略耐心,需始终把控战略大局和路径引领。中美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因为中美关系不仅是双边外交的基石,也依旧是世界稳定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放眼世界,中国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对于中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