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领先地位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开放的保险市场之一,也是全亚洲保险公司最集中和保险密度最高的地方。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如今的香港保险业更迎来新的发展空间,现正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推动跨境金融服务落地,以建设国家风险管理中心为目标稳步迈进。
统计显示,2017年香港的保费总额约为4896亿港元,全港共有约160家保险公司和约十万名保险中介人。从事保险业多年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容永祺表示,香港保险业经营历史悠久,与国际接轨,保险公司管理经验丰富,产品多元化,监管完善,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的成长,为香港保险业未来带来新机遇。据统计,粤港澳三地保险保费收入约116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总额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内地中产人士将更多家庭收入投放于金融投资及保险方面,更让这一市场显现出新的发展潜力。
2018年9月,林郑月娥在广州出席香港法律服务论坛时明确提出,希望香港可成为国家的风险管理中心,共同推动内地与香港专属自保及大湾区保险业务,为双方业界开拓机遇。
香港业界对此充满期待。香港立法会保险界功能界别议员陈健波认为,香港有极丰富的财经经验及广阔的国际视野。目前,国家正逐步走向国际化,香港凭借种种条件及经验,正适宜担任国家的风险管理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分析指,保险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分散风险。民众进行财富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可选择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以内地香港保险相融合,分散财富管理的风险。目前跨境业务还存在阻碍,如能借助大湾区等区域发展契机,在这一方面打通,将有助加速香港成为国家风险管理中心的进程。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要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这被视为香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香港迈向国家风险管理中心的关键一步。香港保监局主席郑慕智就对此评价说,《规划纲要》中有关保险业的建议措施,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保险业合作,促进区内人流、物流及资金流方面的协调,推动区内经济协同发展。保监局会继续与内地有关部委及业界紧密沟通,商讨如何落实有关措施。
他认为,香港保险产品在大湾区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香港保险业若能发挥其优势,除了可协助推动大湾区发展外,亦可为香港保险业持续繁荣开拓新领域和新动力,同时强化香港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
面对大湾区机遇,特区政府早已开始行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曾透露,特区政府正与内地商讨,希望允许香港的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设立售后服务中心,提供理赔及其他售后服务。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言人回应查询时进一步明确,《规划纲要》支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及理赔等服务。特区政府已向内地建议以试点形式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内设立保险服务中心,未来更希望容许让香港的保险产品在大湾区内销售,以满足区内市民的需要。
“如果能够开拓大湾区市场,香港保险业的市场会由700多万人,大幅扩展至7000多万人。”容永祺说,随着大湾区民众财富增长,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整个区域内的保险业将蓬勃发展,香港会从中获益。
而在陈建波看来,为了更好实现自身发展,除了大湾区业务的打通外,香港更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吸引大型的国际保险经纪公司来港设地区总部,从而吸引国际专才来港服务,同时亦可成立香港保险学院,为港培训各级专业人才。
“未来,大湾区有望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区内居民享受到更周全的‘港式’保险服务,香港也可向建设国家风险管理中心迈出坚实步伐。”陈建波说。
(编辑:郑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