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强大祖国港人福地 香港青年大有可为

关注 2019-10-25 16:07:46 本刊记者 谢怡 沫楠/文 总第413期 放大 缩小

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王惠贞女士


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要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引导港澳委员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要拓展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助推深化海峡两岸融合发展。要吸收侨胞代表参加政协活动。要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

日前,我们集体采访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王惠贞女士。王惠贞表示,强大的祖国是香港的腹地,也是港人的福地。特别是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香港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广大青年在那里可大有作为。她指出,40年前,国家改革开放,吸引了无数香港企业家和年轻人到内地发展。他们抓住机会,充分利用香港在金融、航运、国际贸易和人才等优势,饱享国家给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和珠三角的优惠政策,短短十数年,便取得了满足终生的财富和成就。如今,国家再次把香港与澳门、深圳、广州并列作为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除了让港人享有“一国两制”的特殊待遇之外,还给了港人在内地置业全部的国民待遇,不能不说这是港人、特别是创业中的年轻人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把握湾区发展机遇

王惠贞女士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更是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举措。她回忆说,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21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举行。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以及拥有20多万人的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在利好香港发展的重要时刻,既兴奋,又深感责任重大。

王惠贞表示,很多人以为粤港澳大湾区跟长三角湾区是一样的,只是地理位置不同。实际上,两者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目前,中国有三个湾区:渤海湾区、长三角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湾区都具有国家战略性的地位,但战略意义不尽相同。渤海湾区着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核心,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主要聚焦四个方面:疏解背景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长三角湾区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主要聚焦六个方面: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深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建立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王惠贞说,粤港澳大湾区除了地处祖国南方,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最快等特点与上述地区不同外,香港、澳门还实行“一国两制”,将来发展的作用点与着力点也不同。她说,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聚焦四个方面: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她说,粤港澳大湾区与上述两地还有明显不同的是,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有三种法律、三种货币、三类海关。粤港澳大湾区组合了“一国两制”特色,使香港可以更有效的融进“9+2”之中。王惠贞认为,香港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众多国际人才,良好的教育,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例如一个项目,将科研部分在香港注册,香港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而生产可以放在大湾区的9个城市,这是一个合作的渠道。她主张广大香港青年和创业者,可以从中取得无尽的商机和发展空间。可以向前辈那样,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毫不迟疑地抓住机遇,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共担复兴历史责任 共享富强伟大荣光

王惠贞说,过去40年,港澳人士对国家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贡献。40年后,国家富强起来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港澳的作用是否没有了?习总书记在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肯定了港澳人士为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还强调要继续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王惠贞认为,国家富强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不同了,以往更多的是注重基本生活的信息,很多投资都侧重这方面。现在对生活的质量、品质有了更高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质的服务,而这恰恰是香港的长处。香港有与国际并轨合作优势,有健全的法律,有专业的律师,有资深的建筑师,有高端服务人才......将香港的长处融进湾区建设中,可以更好发挥湾区的功能。

王惠贞又说,习总书记提出,广东还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要继续做带头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深负国家改革开放重要功能,还进一步明确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以及科技创新中心地位。香港要利用好过去100年与西方社会的国际网络,进一步把产业面开拓起来与国际接轨,推进大湾区建设。王惠贞认为,目前有个奇怪的现象,针对出台的《外籍企业法律》,有一些委员提出疑问:香港算哪里?算外籍吗?香港工商界、市民也在问,到底香港的身份在哪里?香港人在内地工作的怎么界定?没有暂住证怎么办?医疗保险怎么办?可见,港人开始重视国民身份待遇了,由此也可以看到香港市民的思想正在悄悄发生着转变。

王惠贞表示,大湾区在经济上给香港提供很大的腹地,给香港到内地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大湾区有6000万人口,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大湾区战略,从生活上来说解决了香港的住房问题,香港地少,房小,房贵,很多香港市民买不起房。在香港可能用这个价格只能住一个20平米的房子,到内地可以用一个更便宜的价格住到70平方80平方。加上高铁的开通,城市生活圈扩大,工作生活更高效便捷,很多香港市民选择到珠海、中山、惠州安家,享受优质生活。在娱乐、休闲方面,周末内地人来香港,香港市民去内地,促进了两地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香港迎来更大空间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017年12月20日,香港贸易发展局“一带一路”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商界领袖与相关界别代表组成,致力于巩固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商业及服务枢纽的角色。

王惠贞认为,习总书记倡议的“一带一路”的构思非常好,是一个很伟大的战略,只有有一定高度、一定胸怀才能够倡议这么伟大的构思。王惠贞强调说,从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到目前短短5年多时间,发展的势头有目共睹。她说,很多香港人一开始并不清楚什么是“一带一路”,甚至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为此,我们于2016年连续举办了三个关于“一带一路”的高峰论坛。期间,邀请了金融界、工商界专业人才参加,并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宣讲。王惠贞不仅倾尽能力举办高级别论坛,还到学校进行宣讲。她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中学生,十分有必要了解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这关系着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选择。她说,随着“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香港不同界别,包括中小企业、学生都开始关注和认同“一带一路”的思路。

王惠贞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要由国家牵头,国企落实。在基础建设方面,如码头、公路、客运站等,这是香港很多私人企业无法做到的。第二,落地。需要一些专业顾问,像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团队。第三,完善政策措施。很多工业园区在“一带一路”的周边范围,这就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工厂在缅甸,从国内运材料到缅甸码头,若交货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运输时间占用了一半,货到了缅甸的码头,停了两个周怎么办?清关怎么办?香港擅长处理这种问题,可以帮助一起管理。王惠贞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一定要结合起来做,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基础,“9+2”共同手牵手走向“一带一路”的国家。她说,大湾区建设需有四个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对香港来说,人流是很重要的,自由进出不是问题,但是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问题。关键是怎样可以在税收方面有一个优惠,让香港人不受国家和地方税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本问题。

  王惠贞表示,习总书记提倡“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非常对的。很多年前都有很多保护主义,后来有联合国和世贸组织,各国签署了很多多边协议,如果没有多边协议或者世贸组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这么好。而“一带一路”是把世界这个饼做大,大家在里面进行分配和分工,对国家来说,从12亿的人口市场扩大42亿的人口,当年是56个国家,现在是135个国家,说明各国也觉得这个是对大家都有利的倡议。“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要发展,对全世界都有益,只有通过多边的合作,才可以发挥国与国之间的优势,才可以把成本降低,大家才可以用低成本享受更好的生活。

青年教育重在感受 用心关注困难困惑

王惠贞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她连续10年组织了“大学生内地学习计划”品牌活动,通过活动,不但使香港青少年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是通过学习了解祖国。她还经常举办“与青年人对话”活动。通过对话,及时了解青年们的思想与困难,帮助年轻人疏通思想,走出困惑。一些人认为,做青年工作往往耗时费力,得不偿失。王惠贞则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为了美好的明天,一切都值得。在她的坚持下,“青年学习班”如期举办。王惠贞说,举办“青年学习班”开始很艰难,没有资源也没有资金。后来,慢慢得到特区政府的认可,形成了一个被广泛认同和支持的长期计划。他们还与上海统战部合作,组织青少年学生到上海参观企业,与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并与上海统战部联合策划了“做一天上海市民”活动。活动中,让香港大学生到当地华侨家庭一起生活,让他们与内地居民近距离接触,了解内地生活真实情况,收到了喜人成效。据介绍,该项活动明年还将扩展至湖南长沙等地。

王惠贞强调说,如果在回归初期,像现在一样重视青少年问题,很多问题不会像今天这样发展。其中,青少年教育问题一定要加强历史教育,而香港这方面没有做好,是倒退的。王惠贞认为可以有两个方面改善:第一,必须要历史重建,变成一个专科。以前历史是一个专科,回归后教育做了一个改革,把历史和地理合并了,学校是可以自己编辑内容,历史从一个专科变成只有三分之一,读历史的时间就少了。第二,加强近代史教育。目前传统的主流学校课本有一个现象,远古史占篇幅很长,近代史30年前讲到民国初期,40年后,现在的孩子还是念到民国初期,没有跟着时间进步。国际学校,都讲到改革开放邓小平时代了。由于王惠贞倡议的作用,特许做了一个教育改革,把历史课作为一个专科。

王惠贞认为,香港的通史课应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香港在那时候加了一个“通史”这个原意是很好的。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孩子们都不用背课本,关键是怎么使用课本知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把知识运用起来。原来通史是在背景前提下构成的,很遗憾香港的教师,他们利用通史课,因为没有特定的教材,就给孩子们灌输他们的理念。举个例子,他们说,孩子们,我们今天来讲一个“黑心食品”。没有说中国不好,但会说哪个省份查黑心食品,查地沟油。孩子们会认为怎么中国这么落后,企业经营者利欲熏心。一些教师不会讲中国的探月工程,不会讲北斗卫星和高速铁路,甚至不会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如此一来,就给我们的下一代形成了思想上的巨大困惑。

我们都是中国人 爱国爱港爱和平

王惠贞强调,爱国爱港是没有错的,不用回避,一定要把香港人心回归的工作做好。对青年来说,一定不要强迫他们爱国爱港,更重要的是让青年人自己思考,我们用行动带着他们去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她说,回归之前,香港电视台是播英国的国歌。回归初期,香港课程教育是没有做爱国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只有一个场合可以听到,就是奥林匹克赛事,是中国拿了金牌的时候,否则就没有机会,大家也不会唱国歌。王惠贞曾担任香港国民教育委员会委员。那时,她主张在电视中插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开始的时候很担心反对声音,怕被指责时硬性灌输。后来有一个很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香港的孩子们听了一周就会唱了,这给我们很大启发。正确的引导是前提条件,启发、感受式教育是正确方法,认真聆听和切实解决青年人和下一代的困难困惑,达到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继而做到人心回归才是我们的目的。

2007年6月,由香港工商专业协会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出版了《香港精英嘉言》一书,其中,王惠贞撰写的《秉承奋发精神·共创和谐新世代》一文引人关注。王惠贞女士写道:“香港回归祖国前,我们这一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普遍对祖国的感情比较淡薄,缺乏强烈的家国观念,因此也就说不上爱国。我还记得,回归后不久,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就国民身份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访者回答“你是哪里人”问题时,大部分人回答“我是香港人”。少部分人回答“香港的中国人”。其中,只有个别人回答“中国的香港人”。同样的问题在2006年进行调查时发现,回答“中国的香港人”的比例明显增加。反映出香港市民对国家的概念开始显得重视和有了正确认识。随着与祖国内地的交流日趋频密,以及祖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广大香港民众对祖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日渐高涨。

2007年4月,王惠贞女士以团长的身份,带领40多名香港青年人到广西进行学术交流。此次“学术交流团”大部分年轻人都是第一次到内地,走出香港,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有人都发出同样的感叹:中国真大!期间,他们重点走访了广西民族大学及艺术学院。年轻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使团员们深深的感受到祖国人民的善良、好客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短短4天行程,桂港两地的年轻人已经结为了好朋友。他们互相交换电话和电子邮箱,临别之际大家依依不舍,纷纷约定保持联系和早日再见。不少团员在谈到内地之行的感受时表示,通过内地行,认识到自己无知与渺小。通过与祖国年轻人的交流,激发了自己无限的激情与希望。通过走进祖国去看去感受,才深深体会到祖国的伟岸与强大,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王惠贞女士说,这次到内地交流走访之后,这批年轻人逢问便说:我是中国人。

记者采访感言:

王惠贞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青年时期曾在英国留学。她完成学业回到香港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任职。她还记得面试那天考官问到她“为什么要到中国银行工作”时的情景。她当时不假思索地的回答说,我之所以想加入中国银行,是因为中国大陆正在建设四个现代化,正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我觉得中国银行能够为此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希望加入中国银行,并渴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王惠贞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她在做好自身企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她在维护和促进妇女权益、教育事业、青年工作、公益事业、消防灭罪和世界和平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工作奉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名出色的巾帼英雄。特别是她在担任全国政协提案委领导职务后,不仅为香港的繁荣稳定辛勤奔波、积极荐言,更在特区和国家的各个重要发展时期,主动作为、身先士卒。在保证“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支持特区政府和特区首长依法行政方面,在青年教育、为年轻人化难解惑、社会深层次问题调查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行动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促进内地与香港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系群众、凝聚人心、团结统一、履职尽责”。王惠贞虽然身兼多职、重任在肩,却兢兢业业,为人谦和。香港、湾区、内地、“一带一路”沿线,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处处留下她的足迹。我们期待社会各界以王惠贞的精神为榜样,远见、真诚、尽早、全面的做好青年和下一代工作,为香港社会“止暴制乱”,早日恢复社会秩序和重现稳定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