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块链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其技术应用延伸至实体经济多个领域。积极推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区块链是开放式创新的新模式、协调产业融合的新载体和推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尽管区块链实现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下一步,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严格监管区块链技术的非法应用,加快区块链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以此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至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区块链可以创新商业模式、协调产业融合、推动绿色发展、打造开放业态、推动共享经济发展,这些技术特征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拓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而且可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块链:开放式创新的新模式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由各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之所以叫“区块链”,是因为它使用了一串由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都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并产生下一个区块。互联网的出现从本质上解决了信息去中心化问题,但无法实现价值的去中心化。例如,人们现如今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自己的生活信息、知识和资料等,但不敢在互联网上直接与陌生人交易。现有互联网中的金融体系,多是由银行提供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支付系统,依靠中心化的方案来解决。在纷繁复杂的全球体系中,凭空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信用共识体系非常困难。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不同,要实现两个国家的企业和政府完全互信几乎做不到。区块链技术就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打破中心化体系的信用枷锁,实现全球节点间的信用与货币互联。
区块链对金融业的“革命性改造”主要集中在支付清算与证券交易领域。在支付清算领域,由于区块链可摒弃中转银行的角色,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支付,因而在支付清算尤其是跨境支付行业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区块链平台,可绕过中转银行,减少中转费用,加之区块链具有安全、透明、低风险的特性,因而还提高了跨境汇款的安全性与清算速度,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利用率。引入区块链后,就可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对于私人股权交易而言,其只需要一个可靠的系统来记录股权归属并进行股权交易,不需要具备很强的交易处理能力,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正好符合这样的需求。
区块链:
协调产业融合的新载体
除区块链技术之外,云计算、自动化、ERP 系统等传统技术同样可用于提高处理效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但与这些传统技术相比,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其特别适用于协调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多方群体,以及保障信息和价值交易的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根据这些特点,区块链可以改变传统产业中的商业模式,使之更趋向于以客户导向中心,因此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实体经济环境中的信用成本较高,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区块链技术恰恰很好地提供了一个“低信用成本”的平台,这对于降低我国经济社会整体信用成本、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应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重心放到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创新,以此带动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近年来,除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已广泛应用于实体经济的主要部门,成为协调信息技术与医疗、交通运输、能源等各产业融合的新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
(一)区块链+医疗
在医疗领域,区块链在认证和隐私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包括病历在内的很多用户资料极具私密性,这就需要很高的安全措施进行信息保护。然而,当前中心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在各类网络攻击下常常力不从心,容易出现大规模数据泄漏问题。即便是国际上安全技术成熟、采用封闭系统的公司,也曾出现过多次数据泄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区块链高度安全的加密算法与分布式存储认证体系,正适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目前荷兰飞利浦医疗和Tieron公司就展开了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病历资料的认证与隐私保护。通过设立复杂可编程的权限保护,所有数据都无法随意阅读和篡改。即便区块链系统中部分区块遭到攻击,也不会带来任何问题。
(二)区块链+交通运输
当前,低效的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共享方案制约着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一级供应商和软件公司都在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此问题,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新型交通生态系统开始形成。2018年,宝马、博世、福特、通用、雷诺、采埃孚等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公司建立了移动开源区块链协议(MobilityOpen Blockchain Initiative, MOBI) 联盟,旨在开发区块链技术的潜在用途。该系统对外开放,同时采用加密保护技术,有效保障交易记录的安全。此外,在物流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货物从发出到接受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通过创建共识网络,直接定位到快递中间环节的问题所在,确保信息的可追踪性,从而避免快递爆仓丢包、误领错领等问题的发生,还可以有效促进物流实名制的落实。快递交接需要双方私钥签名,每个快递员或快递点都有自己的私钥,是否签收或交付只需要查下区块链即可。最终用户没有收到快递就没有签收,快递员无法伪造签名,这无疑会极大地提高物流的投递效率与准确性
(三)区块链+能源
在能源产业中,近两年涌现了一批相关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其基于区块链技术尝试就产能、运输、分配、储存、交易、零售这一整套的能源价值链进行系统和应用研发。其中,一个代表性项目为位于美国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微电网(Brooklyn Microgrid)系统。该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点对点的能源交易体系,以此实现居民可将其自产的可再生能源与他人进行交易。另一个代表性项目为能源产业中的区块链联盟——能源网络基金会(Energy WebFoundation)。能源网络基金会至今成员单位数量已逾百个,包括能源开发企业、工程商、研究所、IT服务提供商、初创企业等。为了给能源产业建立一个开源的专业区块链核心技术平台,能源网络基金会设立了若干工作组,发起相关技术交流论坛,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绿色能源、需求响应项目、电动汽车网络等市场中的应用。
(四)区块链推动不同产业融合
除区块链本身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外,在区块链技术架构的支撑下,原本关联度不高的传统产业之间也在加速融合发展。例如,基于区块链的移动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 技术,正在加速推进能源与汽车产业之间的融合。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旅途中涉及的各种交通元素之间的无缝对接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基础设施系统的互操作性提出了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MaaS方案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帮助消费者预定共享汽车,或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来协调与出行相关的所有需求,实现一站式无缝衔接定制出行。
区块链:
推动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一)创新绿色融资方式
创新绿色金融模式,为绿色基础设施创造新的融资方式,己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区块链可为绿色基础设施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融资平台,该平台与当前大多数投资平台类似,但资产标的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自行车道、无土栽培和养耕共生等绿色基础设施。利用区块链透明、快速交割、安全等特点,降低小微融资成本,从广域范围内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此外,碳排放补偿项目也可通过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记账系统实现。在该平台下,企业与公共部门]就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碳排放承诺一定的补偿额。依托区块链提供的专业识别、分配和追踪服务,碳排放补偿协议可同可持续发展项目完美地实现融合。区块链将对这些平台上的承诺协议严格审计,使其与碳配额、碳交易认证方案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碳减排措施有效结合。与传统平台相比,这些基于区块链架构的解决方案不仅可靠安全,而且可不断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传统数字交易市场中的垄断行为。
(二)碳排放识别与认证
为绿色发展提供融资需要可靠、安全的碳排放信息识别与认证支撑。尽管当前已存在一-些信息检测平台和工具,但较为有限的互操作性导致交易涉及的信息支离破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区块链技术则可较好地弥补这些短板,通过全网认证对碳排放来源、种类、交易和认证进行有效识别,较为全面地记录各种交易信息。区块链透明的、不可篡改的记录保证了其信息具备较高的公信力,从而可在此基础上对工业碳排放行为进行监管、激励与惩处,打造出更加高效和一体化的碳排放交易平台。
(三)提高基础设施系统的使用效率
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一个蕴含合理市场模型的公共平台,可推动城市电网、公共交通、农业土地等基础设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在城市电网和交通服务中,区块链可帮助大量用户群体更有效、更安全地进行各种精细交易和微互动,并衍生出平台奖励、惩罚和自动定制消费等行为,以此提高基础设施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互操作性。从中长期看,未来服务不同对象的数字平台必定将趋于融合,而区块链数字加密货币可以作为不同平台之间的货币载体,实现平台间的共融共通。
完善区块链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超前布局区块链技术
针对区块链能耗投入产出比低、“ 去中心化”替代成本高等弊端,有关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电力产能过剩或电力成本较低地区设立区块链技术产业试点基地,组织专家及领军企业研判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区块链技术潜在用途。重点挖掘可以实现信用互联的区块链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潜在价值,促进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加快制定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严格控制虚拟货币发行数量,加强金融等行业的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建议由分管信息化的中央部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一行两会” 等部门,联合商议区块链技术引发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监管,维护公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同时,依托这些部门]的协调,尽可能在系统参与者利益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间达成平衡,避免固化的架构阻碍技术创新。
(二)继续严格监管区块链技术的非法应用
区块链网络中的价值交换具有匿名性,这就给了不法分子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机会。无论是已经被有关部门禁止的ICO (首次代币发行),还是近期“新瓶装旧酒”的IF0 (首次分叉币发行),均是基于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的地下区块链平台交易手段。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使得匿名用户信息及匿名化服务混淆于区块交易链中,最终导致相关交易数据的可追溯性受到限制,不法分子可借此来隐藏非法所得资金,进行洗钱或恐怖活动。鉴于地下虚拟货币交易的全球性蔓延趋势,我国有关部门应同二十国集团成员和一些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加快制定监管行为准则,为各国建立相协调的监管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在监管方面实现全球协同,共同打击非法加密货币交易和犯罪行为。通过建立区块链网络风险评估模型,对虚拟货币风险进行有效衡量,加大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三)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作为一个底层技术,区块链在金融、物流、医疗等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区块链不仅可发挥其技术优势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可依托我国庞大的实体经济市场需求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壮大。有关部门可引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重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物流、医疗等领域数据存储、管理、使用方式的优化重构作用,通过加强技术储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形成金融、物流、医疗等行业所需应用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快区块链在金融、物流、医疗等行业的试点应用,面向基础条件好、示范应用强的行业方向,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作为区块链的主要节点参与网络运营,发挥“干中学、学中做”的精神,积极积累一线实战经验,以此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