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绍兴的惊世蝶变

特稿 2020-05-29 16:57:21 本刊记者 汪廷 李文辉 总第425期 放大 缩小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

这里是浙江绍兴!

一千多年前,萌蘖于这片土地的梁祝传说,给绍兴画上了浪漫的羽翼。而新时代的绍兴,则承载着恢弘而伟大的使命,实现了由资源小市向经济强市的飞跃、由传统江南小城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飞跃、以及由满足温饱向追求品质生活的飞跃,完成了这座城市日异月殊的惊世蝶变。

从城市定位到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对绍兴未来发展提出一个明确的要求:“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勃兴,人们将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定位”理念引入到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确认和城市品牌营销中。习总书记要求将绍兴放在长三角范围来审视未来的发展,实际上是希望绍兴给城市一个精准的发展定位。

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绍兴建立都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建城史。绍兴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之称,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新中国成立之初,绍兴工业经济主要是“三缸经济”(酱缸、酒缸、染缸),改革开放后,绍兴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比重一度超过60%,但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充分化,再加上能源、环保、效益方面的新要求,传统产业遇到了“成长的烦恼”,积累性、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竞争力下降。

名城绍兴,需要一个华丽转身。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将绍兴全市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心区范围,这将成为现今绍兴所遇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

绍兴紧随其后出台的《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绍兴在长三角定位:

长三角南翼先进智造基地、长三角文商旅融合先行城市、长三角宜居宜业品质城市、融杭联甬接沪枢纽城市。

跳出绍兴,发展绍兴,已成为绍兴普遍的共识。“根据自己城市的产业特点、优势合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对习总书记要求的给予了坚定回应,也对绍兴未来发展给出了答案!

融杭联甬接沪

《绍兴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在交通层面上是这样描述融杭联甬接沪的愿景的:

绍兴对沪杭甬三大都市圈的纽带、聚合作用充分显现,杭绍甬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一体化先行示范,深度接轨上海走在前列、取得实效。融入长三角的轨道交通网、公路网、水路网进一步畅通,实现基础设施更高质量融合互通,形成杭绍甬城市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及至上海地区“一小时交通圈”。

新理念带来新变化,新举措带来新格局!2019年1月,绍兴成功举行长三角一体化·绍兴(上海)合作推介活动;同年4月、6月和12月,成功举办“杭州·绍兴周”、“宁波·绍兴周”和“上海·绍兴周”活动,各级各层面达成多项战略共识,成果丰富。

平台的搭建,为长三角一体化夯实了基础。融杭联甬接沪,其核心语义是一个“通”字。只有打通各个城市之间的固有藩篱,战略同步、理念同步、资源融汇、资本和人才资源平行流动,方可做到城市间的良性联动。而绍兴也在各个层面狠下功夫:

道路融通——绍兴通过城际快速路连接杭州,通过城际铁路、杭甬运河连接宁波,通过建设智慧高速路打造杭州湾南翼最重要产业运输带。

人才流通——产业、城市、人才,是一个金三角。产业聚城市兴,城市兴则人才汇。2000多年的文化名城,曾才人辈出,风流迭代。如今,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劲东风,绍兴亦逐渐成为新兴产业的人才洼地。

技术连通——绍兴各地纷纷在上海、杭州等设立“飞地”,在当地研发中心孵化科技成果,推动成果在绍兴转化为生产项目,助力绍兴产业转型。

服务互通——绍兴与长三角城市频频签订合作协议,在公共服务上推进共建共享,6个区、县(市)全部实现上海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与沪杭甬交通、医疗、旅游、养老等应用的“一卡通行”即将实现。

绍兴市聚焦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市体系、城市文化体系、自然生态体系“四个体系”,积极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沪杭甬这些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步转变为“溢出效应”。

自2019年5月13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绍兴真正实现了对时空要素的超越,她的脚步如此迅疾,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所谓“当惊世界殊”,绍兴是也!

创新,塑造产业之脊

梳理一下百年来绍兴产业经济的脉络,很容易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三缸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传统产业的涅槃—新兴经济的集聚。这条脉络极具典型性,它是中国很多“气质型”城市的发展印迹,所不同的是,绍兴的巨变和跨越式发展,更具震撼力!

对绍兴来说,“三缸”的语义,更多的其实不是产业,而是这个城市固守和依赖的文脉,更像是一种精神支撑。而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框架下,既要完整的保护绍兴的文化遗产,又需要重塑传统产业的生态。绍兴在看似矛盾和纠缠的体系里,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浴火重生。

绍兴确立“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率先对区域内的纺织印染实现突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以科技、文化元素为产业赋能,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坛坛罐罐”,推进企业集聚升级,传统产业生态达成了有序的整饬和修复。

以“三缸”之一的黄酒产业来说,原来遍地开花的黄酒厂和黄酒作坊,经过整理后,仅剩下一百多家。记者在采访期间,专程去古越龙山的中央酒库参观。中央酒库占地达300多亩,名符其实的世界之最。酒库储藏着不同年份的老酒,总量20多万吨大坛原酒,估值在200亿元以上。中央酒库同时也是绍兴著名的旅游景点,记者看到,游客接踵而来,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惊叹和讶异。传统产业的优胜劣汰,不仅重塑了产业秩序,也让真正的非遗,有序的传承。

与传统产业浴火重生同步的是,新兴产业亦在快马加鞭除旧布新。绍兴在区位、交通、产业、生态、人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谈及融杭联甬接沪,在产业上的对接,则主要体现在绍兴独有的“一区两廊”上。

一区,指的是绍兴滨海新区,这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四大新区之一。按照绍兴市对这块体量巨大的新区的规划,这里将成为产城人文融合的,以集成电路、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区。

在滨海新区,记者参观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特色工艺半导体企业中芯国际在绍兴的大型投资项目——中芯(绍兴)项目,就在记者发稿的时候,绍兴项目一期已投入量产。而另一个标志性项目——天际新能源汽车项目,基本由上海大众的团队、技术构建,记者参观的时候,正遇见另一拨汽车新媒体记者也在车间采访,看着眼前天际汽车的五辆新车,连他们这样专业的记者也禁不住询问汽车的价格。

规划面积43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完美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产能,正成为绍兴新兴产业之脊。记者即将离开绍兴滨海新区的时候,陪同采访的绍兴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对记者说:这里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即便本地人,也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一区”之外的“两廊”,指的是绍兴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其中科创大走廊正加强与G60、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等科创走廊的对接合作,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承载区;文创大走廊贯穿三个区,重点发展时尚设计智造、旅游度假休闲、国学文化、水乡民俗、特色工艺等五大产业链群,三年内要启动建设总投资800多亿元的一批重点项目。

至此,绍兴凭借一区两廊的规划建设,构建了一个空间巨大、体量超群、定位明晰的新兴产业平台,这个平台既是浙江大湾区的产业平台,也是长三角一体化框架内的产业之脊。

绍兴,惊世蝶变中的风雅如斯

在绍兴老街水巷里,可能前一步是王羲之,后一步王阳明,左边狷狂的徐渭,右侧是敦厚的赵之谦……若论文化遗存的丰富和深厚,同等体量的国内城市,无出其右者。绍兴清醒的认识到,这片土地的绵延的文脉,孕育了宁绍平原丰蕴的文明,完美的保护下来,这个城市永远都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整个中国在砥砺前行,长三角城市群疾步狂奔,绍兴也是奔跑中国的一股重要力量。那么,在疾步前行的洪荒中,绍兴如何保护和传承丰富的文化遗存,不独绍兴,在当下,这其实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绍兴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历史+人文”是绍兴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把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高度,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文化品牌”向“城市品牌”升级,打造长三角最具标识度的城市,才是对得起历史、对得起星光熠熠先人的选择。

立足绍兴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空间格局,绍兴大力推进“一廊三带”建设,形成平衡协调、全市域发展的格局。

“一廊”就是绍兴文创大走廊。“三带”就是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创带。其中,运河文化带内嵌在文创大走廊之中,重点加强古运河遗产的保护利用;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把嵊州、新昌串联在一起,注重文学、戏曲、丝绸、工艺非遗传承,致力打造“新时代诗画之路”;古越文明文创带以“越文化”为符号,重点发展文旅、珍珠、铜艺、锡艺、服饰、工业设计等业态,推动市区和诸暨文化产业崛起。

在上述文化资源与符号的整合之外,绍兴同时也注重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主动顺应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这一趋势,这点体现于符合绍兴特色的“4+2”的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将文化元素植入黄酒、纺织、珍珠、茶叶、领带等传统产业,为产业赋能。推进“设计+”,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不断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进“科技+”,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活化”利用戏曲、书法、名人、遗产等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

漫步在绍兴老城,记者依然能品尝到最醇厚的绍兴老酒,能在鲁迅先生故居徜徉,比照着先生的著作,比对那些渐渐陌生的草木桌椅,天色向晚,出来就是孔乙己的茴香豆。天南地北的人们来到绍兴,逛着老街,依然认可,这就是印象里的绍兴!

所以绍兴,既有惊世蝶变,亦有风雅如斯。

变与不变,统和于绍兴,一个让人讶然和震撼的文化名城!

(部分图片由绍兴宣传部提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