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时期和关键时刻,为什么提高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成为了当下的政治正确?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
历史的走向,往往藏在几个关键的拐点上。
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人类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像今天这样,集中面临着热战、核恐怖、全球饥荒的现实紧迫了。
前几天,美国在互联网上公开了新型高超声速导弹的视频。这种新型高科技武器速度达到惊人的17马赫,可以精准打击数百、数千英里以外的目标。
这也意味着,它能够无视目前几乎所有的拦截防御系统,直捣敌方导弹发射井、潜艇基地、指挥中枢,摧毁敌方核反击能力。
作为回应,俄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部说:
如果俄罗斯的战略对手对俄发动弹道导弹攻击,由于俄方无法立即确定该导弹是否搭载核弹头,因此将认定本国受到核打击,从而有权发动核反击。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再度降低核反击条件和标准。
之前吞并克里米亚令俄罗斯陷入重重包围,俄罗斯都没有特意涉及核反击条件。可见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国际战略稳定条约体系正在崩溃,俄罗斯的不安感加剧了。
当下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再现,令意识形态之争的味道越来越浓。对手一旦展现出一丝扩张势力范围的意图,都会像冷战时期的苏联一样,视其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新铁幕之下,美国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手发起全面遏制。从贸易战到金融战再到科技战,脱钩之势愈演愈烈。双方正无比接近安全困境。
欧亚大陆的强国们,正面临着越来越差的地缘政治环境。
千万不要以为,任何两个强国之间的核战争,只是它们两个国家的事情。核战一旦打起来,那将会是全人类的灾难,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预测过,只要拥有4亿TNT当量的核武器就足以一举摧毁苏联。这个当量,相当于2万枚二战期间投到广岛上的原子弹“小男孩”。
别看2万枚的量好像特别大。大国武器库里头多的是氢弹,一颗的威力就是原子弹的几百几千倍。美国的核弹头足以摧毁“苏联”好几次。
不过,美国外交季刊之前有份研究报告指出,只需要1亿TNT当量的核武器投放,就会造成尘埃蔽日,气温下降,动植物死亡,进而引发全球粮食短缺,40亿人死亡。这就是可怕的核冬天。
对于人类死亡的深深恐惧感,维持了核大国之间的恐怖和平。就像是70年前的朝鲜战争所预示的一样,两个卷入战争的大国,也可以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而发生激烈冲突。
因为核战所引发的全球饥荒,有生之年应该是看不到的,但人类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由于疫情的影响,一场关于粮食安全的危机正在席卷全球。
联合国说,新冠大流行破坏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食品和其他重要商品的供应链。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供应链也一直在运转。但是现在,把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运输到另一个国家并不容易。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到今年年底,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可能从疫情来袭前的1.49亿增加至2.7亿,比疫情暴发前多出82%。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从长远来看,新冠大流行可能导致多达35个国家出现饥荒。
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一波限制出口的浪潮。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已经暂停了谷物出口,乌克兰马上就要步入后尘。埃及这样的全球谷物进口大国,则抓紧时间窗口在全球采购,囤积粮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从未经历过如此规模的全球危机,数千万条生命危在旦夕。这一大流行病有可能摧毁数十年来使数百万人摆脱极端贫困的进步。”
2,
为了保护粮食安全,中国过去可是想了很多法子。
比如说,对于小麦、玉米、大米,不管是粒还是粉,我们通通实行出口配额制度。想要出口这些货物,就必须从政府那里取得出口配额。
一旦超过配额红线,中国就开始“关水龙头”,不让出口。用这种方式来防止主粮流失海外。
然而,光出口管制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狂魔,任何一种产品,只要中国有能力生产,就会把全球的价格拉下来。因为中国有规模化效应,有产业集群,在完备上下游的配套下,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成本。
全世界都“害怕”中国这种生产能力。但是有一种东西,中国虽然每年大量产出,却始终拼不过人家。
那就是农产品,尤其是小麦、大米、玉米、豆类这一类粮食。中国地少人多,没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远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导致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较贵,没有竞争力。
有人曾经统计过——
中国玉米收购价格约为1800-2000元/吨,运到南方港口后价格约为1900-2000元/吨。而进口的玉米成本大概是1600元/吨,便宜两百块以上。
中国大豆收购价格约为3500-3700元/吨,运到南方港口后价格约为3800-4000元/吨。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约为3400元/吨,便宜至少一百块以上。
面对海外的农作物,中国粮食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所以,如果中国没有任何的进口管制,完全放开,海外低价农产品一定会大量涌入国门,挤占本土市场。
随之而来的,将是不计其数的破产农民。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村乱了,你想想中国会是什么样的画面,简直不敢想象。
而且,由于进口实在是太省事了,大家都不用种田也能吃饱。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一定会急速下滑。
那么问题就来了,口粮依赖进口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这可能要分情况来讲。
如果一个国家是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价值观跟欧美一致,属于发达世界的好朋友,没有那么强烈的受迫害妄想症。那么,粮食没法近乎百分百自足也没什么关系。
只要世界经济不停摆,不遭遇像“丧尸病毒”这一类突发全球危机,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因为没有谁,会主动去切断它的粮食进口生命线。谁这么干,谁就是公敌。
如果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很微妙,随时有失衡的可能性,那就很可怕了。一旦遇到紧急状况,比如说发生战争,被敌人封锁了海岸线切断进出口。
又比如说被踢出swift体系,无法用美元结算,倒回以货易货的地步,导致交易成本剧增,对外贸易断崖式下滑。
这个时候,就算全民下田插秧,等粮食收成至少也是三个月、半年之后。在这段时间,国家就只能依靠粮食储备过活。整个社会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随时可能会擦枪走火,推到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所以,中国为了维护粮食安全也设置了一个招数:进口关税配额——
2001年加入WTO时,中国设定每年玉米进口配额为720万吨、小麦964万吨、稻米532万吨。
在配额之内,国内进口商只需要缴纳最低1%的税率。超过的份额,则实行非常高的关税:最惠国65%,普通国家180%。
65%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拿汽车工业举例好了,这是被中国视为民族工业,需要保护的“弱小产业”,多年来一直不愿意给外商独资开厂。
这个行业的进口关税也才25% 。粮食的保护力度,是整车的N倍不止。
在这么高的关税下,超过配额的粮食进口基本无利可图,大家也就不会去疯狂进口美国低价农产品了。
粮食进口管制这道阀门,实际上也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大一道心理防线。
尤其是在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国来说,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永远高悬头上。这道防线,是不可能轻易卸下来的。
3,
自2001年到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对玉米、小麦、大米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一直没有变过。
三种口粮的进口配额总量加起来为2215万吨,占中国粮食总量比重不足5%。
在实际执行中,中国每年分配下来的配额从来都是就少不就多的。像贸易冲突之前的2017年,中国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稻米403万吨,玉米283万吨,总计1128万吨。
从往年的数据看,主粮进口配额使用率通常都低于50%,只花了一半不到。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把稻米、玉米和小麦的自给率控制在95%以上,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但是,你千万不要觉得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中国仍有一个命门——大豆。
目前中国大豆的亩产水平只有250斤,要全部自给自足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耕地。要实现大豆的完全自足,恐怕我们的城市化都得停下来,不新增一块建设用地才行。
所以,中国的大豆极度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高达8000多-9000多万吨,占据了世界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二,而本土产量只有1500万吨左右。
大豆虽然主要是用于做饲料植物蛋白,但通过进入动物体内,最终也会转为成肉禽、鸡蛋和牛奶,成为中国人的口粮。而且大豆还是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
没有上述这些东西,中国的粮食安全又谈何说起呢?一个营养不良的古老族群,能够屹立于民族之林吗?
还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重视。在市场经济价格信号的自发影响下,目前有大量的土地被改为耕作蔬菜,水果等高利润产品,而稻谷、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正在逐步下滑。
从2015年至2018年,4年时间里稻谷、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减少了595000、330000、2838000公顷。
与此同时,目前承载着粮食生产重任的灌溉农田大多靠近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好这些耕地,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狂飙突进的城镇化进程中,难免有一些人见钱眼开,违规占用耕地,吞噬着中国的基本盘。
所以,反对一切形式的食物浪费,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千万不要以为粮食连续丰收,粮食就安全无虞。就像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所说的:
绝不能有麻痹大意的思想。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惊涛骇浪袭来,我们谁也不知道。粮食安全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