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20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关注 2021-01-20 10:55:28 陈希琳 许亚岚/文 总第420期 放大 缩小

2020年是关键年,经济工作如何展开?2019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前提下,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确了稳增长的底线,彰显了深化改革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逆周期调控作出了有新内涵的战略部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2020年能取得哪些突破?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强调政策之间协调,加强领导,这是2020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文件中见真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表示,政府对当前的形势判断比较清醒,比如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对当前国内外的一些矛盾看得比较准确,比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等,包括对国际的形势判断,即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风险点显著增多等,这些都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当前的矛盾。

在他看来,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6个方面为2020年经济工作的开展明确了具体的“招数”。

第一,在目标任务上,紧扣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其中保稳定是把稳定放在了一个重要位置。总的来说,2020年是关键年,政策框架仍然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提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第二,三大攻坚战中,首先,强调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的前提下,把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其次,防风险强调要保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就是说在总杠杆率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地方政府的杠杆率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降低,中央杠杆率提高,这样两个降低、一个提高,总杠杆率也不会变。总杠杆率没变,但各方责任要落实。

第三是保民生,强调的是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这个政策是实的,保证一家至少有一个以上就业,随时失业随时解决就业问题。民生短板这块,有一个词叫兜底,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特别提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此外,住房要坚持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提出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第四,在财政货币政策上有新提法,2018年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此次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加力可以加2分力、3分力或5分力,现在提大力肯定要超过5分力,至少一半以上才叫大力,大力提效就是说财政赤字率不会低于2019年,赤字不会低于2019年。另外此次提出财政政策要提质,提高收支质量;增效和提效差不多,都是提高效率。

第五,高质量发展说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保供给,恢复生猪生产、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另一方面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

重点有三个,第一,在创新、改革开放双轮驱动的情况下,提出农业要恢复生猪生产保供给;第二,科技方面提出要落实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第三,战略性产业方面提出要加大投入,推进传统升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理。

第六,体制改革,首先把国企改革放在第一位;其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放在了完善产权和要素市场配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强调法制环境。此外,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来财政不能依赖土地;上市公司质量提出要健全退出机制;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强调保险不是理财产品;对外开放今年则提出三个重点,即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降低关税总水平,多元开拓出口市场,具体来看,要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等。

总的来说,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经济方面,有新的思路新举措,能看得见招数,既有改革方略,也有政策措施;贴近民生,支持企业发展。具体落实能否见“真招”,还要看2020年。

一字贯穿总基调

稳,仍然是202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内外部环境风险挑战增多,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是,由于我国具有制度优势、物质基础、市场优势、内需潜力、人才优势,因而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承认了下行压力加大,这是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也是政策的出发点。其次,重新提到了“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句话表明了中央未打算大水漫灌,想主要通过供给管理即供给侧改革来进行宏观调控;但由于不进行大水漫灌,经济波动幅度可能会加大,所以需要社会政策来托底,就是通过失业救济、低保等维持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

“判断2019年很不容易,面临的国内国际的形势复杂多变,挑战很严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研究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具体来讲,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放缓,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从内部看,2019年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叠加在一起,周期性增长放缓,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明显放缓、减弱,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掉也是必然,但还在合理区间内,总体是稳定的。“另外,就业非常好,国际收支也基本平衡,结构优化、质量效益等对成绩的肯定是很充分的,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整体趋势不变,这个判断既符合实际,也给大家提振信心,同时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等发展理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六稳,其中最重要的是稳增长,强调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特别强调要健全财政、货币、就业这些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的机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货币灵活适度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以及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情况下,要更加依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此次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在文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变,但表述由“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

张立群则表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表明,2020年货币政策围绕六稳,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换增长动能、高质量发展等,是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所以灵活适度实际上给出了货币政策一个抉择的空间,要在多目标、多因素复杂运动当中,在应对内外复杂形势和多种不确定因素当中,保持灵活适度的一个基调。落脚点是要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得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称,货币政策略偏宽松的背景,一是全球目前又重新进入降息通道,二是要和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由于目前国际国内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在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后强调了保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围绕这个改革,同时也提到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徐洪才认为,这说明有一些企业和个别地方政府在正常运转方面可能出现了困难,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不平衡等。货币政策也做了调整,现在讲要灵活适度。

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徐洪才称,以前要降杠杆,现在要稳杠杆,保证宏观杠杆率相对稳定,意味着货币政策有边际宽松的迹象,意味着随着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体现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的功能,有必要实施灵活的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货币政策灵活,说明2020年我国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总量保持稳定,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与会议提到的政策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相一致。“结合中国经济面临的多重下行压力,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货币供应合理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要求,预计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还有降息、降准的空间。”

保6目标或是最后一年

2020年,是经济稳定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年。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2019年,尽管面临中美贸易争端等外部冲击,国内猪肉等食品供给冲击,以及各种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中国经济实现运行在6%以上的合理区间目标已无悬念。2020年,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仍然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然而由于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

首先,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快速工业化、快速城镇化和粗线条市场化改革的后期阶段。伴随着传统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和传统制造业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等情况,必须探索工业化后期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在总体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速度必将放缓,因此与快速城镇化相关的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今非昔比;在国内市场趋向饱和、加入WTO带来的外需增速放缓之后,新的市场更多地要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方式培育出来。

其次,从优化经济结构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性历史阶段。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2%,未来将逐步向55%、60%、70%,甚至更高的比例演进。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比重已经降低到29%左右,未来还将向25%靠近。对此,滕泰表示,我们一方面要继续高度重视制造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滕泰认为,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不仅是周期性因素,更多的是长期性问题;不仅要关注总量目标,更要关注结构性目标;不仅要重视逆周期宏观调控,更要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然而,经过多年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之后,中国很多传统产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到了生存困难的边缘,很多地区和产业已经有就业率下降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迹象,如果任由经济增速继续下滑,势必引发更严峻的社会问题。

“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六项重点工作时,特别对民生保障和就业保障作出了重点部署和安排,强调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强调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为了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必然要求。”滕泰认为,把2020年增长目标确定在6%左右,不仅是基本合理的,也是稳增长的底线,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明确。然而,2020年也应该是总量指标6%左右的最后一年,之后更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将关注的是增长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高质量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才是关键。

对标“十三五”找差距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一个百年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所以经济工作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可以说,2020年是对标“十三五”规划补短板的一年。

张立群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0年形势的严峻性和工作任务的重要性两个方面都加以强调,在抓落实上特别下功夫。其中有一段话,要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明了2020年工作的重要性,不能走过场,必须要抓落实。而且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GDP方面,会议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党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规划,经济增长的目标都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过去8年经济增速基础上,考虑到第四次经济普查后GDP基数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预计2020年GDP增长在6%左右。

CPI方面,虽然2019年以来涨幅逐月加快,且已连续3个月涨幅达到或超过3%的年度目标,但是前11个月增长2.8%,预计全年能控制在3%以内。随着以猪肉为重点的“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措施见效,2020年猪肉供给将逐步增加,年中以后CPI上涨压力将逐步减小,加上“保持货币条件与潜在产出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的稳健货币政策,预计2020年CPI目标仍将确定为增长3%左右。

就业方面,考虑到新增就业需求增长、经济结构转换容纳就业能力上升、营商环境改善就业机会增加等多方面因素,已连续3年确定为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2020年大学毕业生预计874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人,中美经贸摩擦、外部需求放缓等,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不会小于2019年,由此导致的新增就业需求和再就业需求,整体可能略高于上年。综合需要和可能,2020年的就业目标可能仍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如果2019年和2018年一样,那么2020年的任务就不到300万人,深度贫困歼灭战将成重点;污染防治攻坚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意味着单位GDP能耗仍可能需要下降3%左右,可能还会增加其他环境指标。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叠加的问题,处在“三期叠加”影响深化阶段,温彬认为,仅仅靠刺激性政策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目标,还可能阻碍结构调整进程,影响长期健康发展。此时,更需要的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只有调控政策稳了,才能给市场创造稳定预期,为改革营造良好环境。这个过程不是完全不要增长,全面小康和“十三五”目标仍要实现,合理的增长仍然必须,同时更要关注通过改革实现质量的稳步提升,也就是高质量发展。

“六大重点工作里把落实新发展理念放在第一位,要以这个为指导,围绕高质量发展。一言以蔽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而这5个方面最基础性的东西是绿色发展,因此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徐洪才如是说。

高质量发展重点强调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对此,张立群认为,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从居民收入分配来看,占总人口20%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在2017年时只有5890多元,全部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总量占到居民收入总量的比重只有1.2%左右。“我们看到很多人为我们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很受鼓舞,但是要看到我们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其他任何中高收入国家更为突出,更为深刻,人群更多。所以不是说平均收入进入高收入或者中高收入就可以了,而是要让全体人民都取得显著的获得感。我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或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也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要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强调用新发展理念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外,张立群还认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还是依赖改革来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比如巩固“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最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增强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能力,完善市场出清的渠道,这时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在市场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其中“巩固、增强、提高、畅通”八字方针,是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创新驱动也需要一个制度环境的支持;增强就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在产业链当中的位置,这也需要改革,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畅通就是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关系,包括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循环关系,要靠金融体制改革。张立群表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要完善支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趋向成熟和定型。

三大攻坚战重点微调

三大攻坚战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但2020年在顺序上将有调整,原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第一位,如今由于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要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这个任务就变得更为迫切,因此将脱贫攻坚放在了第一位。

张立群表示,脱贫涉及基本民生,这也彰显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这三大攻坚战明年首先要在精准脱贫上有一个交代。”

同时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三点非常重要”。在张立群看来,因为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有紧密的关系,脱贫离不开金山银山,离不开经济发展,没有一定的发展,脱贫搞不好又返贫了,所以还得坚持发展。

此外,王擎表示,三大攻坚战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第一位调到第三位是因为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防范化解各种金融风险的能力得到增强。“当然,下一步,我们仍要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推进国内改革,着力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张立群表示,三大攻坚战顺序的调整首先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因为脱贫涉及基本民生,这表现出了我们以民生的保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表现的比较清楚。而民生保障和改善如果能够到位,是需要发展来支持的,经济增长的形势一旦好了,企业还款能力就提高了,抵押还款能力提高了,企业和银行之间债务关系就改善了,金融风险也就化解了。

在大家依然关注的金融防风险和金融改革这两大主线任务上,本次会议在金融改革方面主要强调了三方面内容。

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改善金融供给不平衡,提升供给质量的根本途径。二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由于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存在不通畅之处,银行体系资金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难得不到解决的现象还有发生,另外,今年刚进行LPR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后续政策落实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三是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地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制造业投资低迷,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上升,因此政策多次强调要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本次会议再次强调,是政策在2020年的延续。

产业与消费双升级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其中,产业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消费是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因此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表示财政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领域,包括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张立群表示,“产业和消费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升级是产业发展水平的升级,消费升级是消费结构的升级。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进而提高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升级就使得市场更丰富,就会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徐洪才表示,改革要围绕老百姓的新需求,比如文化、养老、体育、健康、娱乐等新型消费展开。需求上升,但供给不足,供需之间就有个缺口,这是供给落后的部分,于是要加大这些领域的投资来满足新需求,产业就会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新增投资的方向,也是我们投资的着力点。“总的来说,投资下去了,新的产业就起来了,新产业的升级,又满足了消费的升级,‘双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新均衡。”

此外,金融服务的着力点也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具有控制能力和带动能力,这些关键环节的突破,比如上游技术创新的突破,就可以带动中下游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徐洪才表示,一个关键环节掉链子了就不好办,要是把这个关键环节突破了,那整个产业链就理顺了,而补齐某些短板就可以带动整体。改革不仅要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各项政策也应该要体现这种系统性。“如果各行其政,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就是碎片化,从各自的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合在一起看可能就错了,因此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性的思维。”

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出台

经济工作的向好发展,资本市场是重要一环,也是基础。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将成为经济工作落地的关键推动力。

关于2020年资本市场的主要改革动向,王擎表示,资本市场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以及稳步推进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

对于2020年资本市场的变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总结道,“一是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生效实施;二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三是开始着手建立中国特色集体诉讼制度;四是新三板转板机制将正式启动;五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程进一步推进;六是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将全面取消股比限制”。

董登新称,按照证监会或证券交易的改革部署,大致可以概括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主要工作动态,这6项工作动作比较大,是影响比较深远的改革举措,每一项的分量都很重。“目前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顶层设计,可以说,这些就是顶层设计,都属于重大或关键基础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包括注册制、退市制度、集体诉讼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

对于2020年资本市场投资方面,董登新认为,应该会有比较多的机会,一是科创板会加速扩容;二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会带来新的生机,使创业板更包容;三是新三板的转板机制开始淘金,应该会有很多机构追逐。

总体来看,201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说已经为2020年的工作做出了系统又细致的规划。在文件中“改革”出现了28处,“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如能有序、深入、实际推进,那么2020年值得期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