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放弃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识产权专利……”
5月5日,美国白宫发表的这一声明,几乎立刻就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更加引爆了中文互联网。
之前,印度和南非的确曾向世卫组织上书提出类似要求。这可以看作是拜登政府的最新回应。
一时间,舆论褒贬不一。
叫好的,觉得美国人终于给力了一把,疫苗分配严重失衡终于能被扭转了。
但专业人士则指白宫挂羊头卖狗肉。要知道美国疫苗涉及众多药企数百项专利,美国政府根本不能强制要求药企放弃专利,纯属讲大话。
更多人虽然乐见其成,却对这一想法到底能不能落地表示怀疑。专利本就是公开的,疫苗生产涉及了太多供应链和技术工艺的细节,难以复制粘贴,即使生产出来,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效,是李逵还是李鬼。
而就在网民态度还举棋不定的时候,股市倒是反应很快。医药股Vexart收盘跌幅近16%,Moderna跌破6%,复星医药、康希诺生物盘中均跌逾20%,这下股民也跟着人心惶惶。
所有人心中都悬着一个疑问:
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保护,究竟为了啥?这背后,美国是否也在下一盘大棋?
针锋相对
在普通人眼中,放弃疫苗专利是个大好事啊 ,能让更多国家生产疫苗,更早终结疫情。但愿望是好的,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美国声明一出,舆论场立马分化。
美国贸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是支持者阵营的。她表示,政府这一做法是为了尽快普及安全有效的疫苗,从而及时结束新冠疫情。
大多数国家想要实现新冠疫苗自给自足毫无可能,只能是等待国际援助。但是对发达国家而言,在国外设立生产线,增加疫苗储备是完全可行的,它们也能更早地结束疫情抗争。
但是反对者的理由更加强大。
放弃专利保护只不过意味着研发企业没有办法就专利问题提起诉讼。换句话说,我可以山寨你的疫苗,你却没有办法告我山寨。这个放弃专利如果最终通过,将是对美国专利制度和相关企业的一次冲击。
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研发企业及其所属国,比如德国、英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很明显,放弃新冠疫苗的知识产权直接威胁到了药厂的利益。
放弃专利保护,也让许多学者感到不满。美国一家生物科技贸易协会的主席Michell McMurry-Heath说,我们不应该贬低知识产权的价值,它正是人类科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持明确反对态度的德国也有类似发言。德国政府周四发表声明说:“知识产权旨在保护创新的泉源,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人类的未来,因此绝对不能放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其次,从可行性出发,放开专利,让更多国家建造生产线,只会造成更多的经济损耗。辉瑞公司总裁艾伯乐表示“完全不赞同”豁免冠病疫苗知识产权的政策。他认为,知识产权并不是构成疫苗供应不足的主要障碍,建造更多厂房只会事倍功半。
除此以外,部分美国政客也总爱拿中国说事。共和党参议员Mike Crop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知识产权的豁免会让那些积极寻求获得美国技术以支持本土企业的国家获利。
无论如何,拜登这个支持放弃专利的决策还有待国会通过,这一过程阻力重重。
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席Clete Willems预测,这场僵持不下的谈判可能会持续一两个月。
国际影响
围绕着白宫的这个表态,也有不少猜疑的声音。
有说法认为美国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为各国雪中送炭,但背后却是急于和中国争夺全球影响力。
截至2月底,中国向6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收获了一波周边国家的好感。
正是因为中国生产出了疫苗,所以美国才要横插一脚,打乱中国试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之前一直不表态支持开放疫苗专利,实质上是为了保护mRNA技术。
但是这种观点站不住脚,因为目前中国新研制的几款疫苗用的就已经是mRNA技术。说“技术盗取”,完全是空穴来风。
其实,既然已经表明愿意放弃专利保护,我们就不需要再停留在意识形态分歧上,而应着眼于实处,也就是拿到了专利技术,各国究竟能不能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就像刚才说的,哪怕各国可以山寨疫苗,但是许多工艺细节、原材料都是不是流通的。
比如,制造mRNA疫苗的核心壁垒是递送mRNA的纳米脂质颗粒(LNP),如何获得LNP、如何将LNP包裹住mRNA,这些具体问题,很难直接通过复制粘贴来解决。
原材料供应链更是复杂。辉瑞公司的发言人Sharon Castillo表示,辉瑞疫苗需要19个国家的86个供应商提供280种生产原料。即便是在美国本土,一支辉瑞疫苗的生产也要先后在密苏里、马萨诸塞和密歇根三州的工厂里完成。
结果就是,哪怕有了配方,最后呈现出来的疫苗也是有很大差距的。总而言之,白宫的表态虽好,但实际意义可能并不会那么大。
形势紧迫
不论是美国同意开放专利,德国反对开放,还是中国近几个月加紧疫苗接种的步伐,关于疫苗的一切都能引发世界范围的大讨论。
进入2021年,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许多变化让人们心中有一种紧迫感,它们可以说是白宫此次提出开放疫苗专利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这种紧迫感,首先源于印度的防疫形势。以前,我们对这个邻国还是太大意了。
年初的时候,你看印度的新增病例一直平滑向下,美国疫苗接种稳中有升,还真以为国际防疫形势一片大好,各国的边境马上就要开放了。
恰恰就在此时,印度给你搞了个“偷袭”——跟“第二波”的高度相比,印度的“第一波”只能算是一朵小浪花吧。印度专栏作者Rana Ayyub上周还为美国《时代周刊》撰写了“疫情日记”,称“我看不到自己或整个印度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印度,实在是太惨了: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病患尸体当街焚烧,社会精英匆忙出逃,还有恨国党在给美国人递刀子。
更雪上加霜的是,除了我们经常听说的B.1.617变种,一种更具危害性的变异毒株此刻正在印度肆虐。
印度科学与创新研究院(AcSIR)的一支研究团队4月30号在bioRxiv上传了预印本的论文,描述了N440K毒株的特性。这篇论文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但研究团队的所属的AcSIR是印度国家级的研究所,可信度较高。
论文指出,N440K毒株比之前几种毒株的感染力强10倍至1000倍,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生成更多的病毒,因此会更快地感染当地人群。
换句话说,这个新毒株极有可能将以前流行的变异毒株赶下竞技场。
凭一己之力,印度也在将全世界拉下水。
美印航线中断、新加坡与香港的“旅行气泡”计划受阻、泰国考虑推迟开放时间、巴基斯坦、孟加拉等邻国紧急停飞国际航班,无一不是拜印度所赐。
而各国重新开放边境的计划被打乱,也意味着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更多变数,让各国的紧迫感升级。
5月6日,英格兰银行上调了英国全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原本的5%变为7.25%,变化幅度不可说不大;而全球机构则纷纷下调了印度的经济预期。
为什么今年大家这么看重GDP?因为没有GDP,各国政府的财政收支会异常艰难。
我们都知道,为应对疫情,大多数富裕国家都大手笔地推出刺激政策,且这些政策会持续很久。哪怕是已经负债累累欧洲,在财政支出上也丝毫没有刹车的意思。
连富国都感到压力,经济实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更是想早点结束疫情抗争,恢复正轨。
为了人类的共同命运,更加广泛和充分的国际合作必须重新回到历史舞台;“疫苗民族主义”能保得了一时的平安,但是无法将人们从无尽的提心吊胆中解放出来。
在这时推动疫苗专利开放,美国的姿态确实罕见,即使过程曲折漫长、最终也可能收效寥寥,但确实值得称赞。
结语
“一种疾病是否会成为流行病,取决于四个因素:它的致命性有多强、它是否擅长寻找新的受害者、控制它是容易还是困难、它对疫苗是否敏感…… 不擅长置人于死地又能广泛传播的病毒,才算是成功的病毒。”
——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
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法确信,人类对下一场疫情来袭做好了充分准备,无论是西班牙流感还是非典,我们都是靠运气挺了过来。
而新冠疫情,与其说是对人体健康的考验,不如说是国家实力、国际合作的考验:它将检验全人类能否在重大共同问题上达成共识,或者说,人类这个物种究竟配不配生存在地球上。
防疫进入第二个年头,我们需要更多的国际主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