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其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通过,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建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奋斗,取得了恢弘、壮丽的发展成就,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在全会通过的《决议》中被总结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十个坚持”反映了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思考和重大论断。回望历史,近代以来,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尝试了各种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以开天辟地的气势,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获得成功,关键就在于能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以创新的理念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
在百年奋斗中把握“十个坚持”的历史维度
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马克思主义既是信仰和旗帜,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与奋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之上、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十个坚持”的总结提出,也反映了党对“三大法宝”等优良传统和革命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在1939年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时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源于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取得革命胜利。时至今日,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创新的法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也必将继续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功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就无法战胜新旧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正是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中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就无法战胜新旧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正是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中国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革命年代疾风骤雨式的武装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蕴含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依然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党的十九大要求,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提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目的在于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为了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国共产党也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的核心要件。中国共产党能为历史所选择、为人民所选择,归根结底离不开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有力加强了党的建设,也在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中锻造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其成为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真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如果没有扎实的党建工作,没有持续的自我革命,就不会有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在政治上的团结、在行动上的一致,也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重任。
这“十个坚持”,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本民族、放眼全球全人类的宽广胸怀和深邃视野。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坚持道路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勇毅前行,惟其如此,才能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另一方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我们更能发现,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格局,既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人类社会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为人类共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这些经验既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引领未来的科学指引。
在新征程中把握“十个坚持”的现实维度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总结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归根结底要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十个坚持”为代表的重要经验,既是我们党一路积累而来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回望过去,我们在党的奋斗历程中看到了这“十个坚持”的历史背景;展望未来,我们还需立足当下,从现实维度展开分析“十个坚持”如何让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赢取更大的胜利。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印证了“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一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释放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帮助中国完成了众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伟大壮举,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发达国家历经一两百年才能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航,中国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将规模优势转变为制度优势,激发出国家发展的巨大潜能。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早已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强大的定力和毅力。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为人民群众服务,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方能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但在现实中,也有个别只想自己、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的干部,以及形形色色的腐化变质现象。要确保人民至上的原则不受损害,离不开党对自我革命的坚持。只有做到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在不断变化的党情、国情、世情面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时,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十个坚持”重要经验,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战略高度和战略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坚持统一战线,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从而营造出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环境。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也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在重视团结的同时,也要坚持敢于斗争,从斗争中赢得更多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刚刚过去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态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效果。这一举措有力回击了少数国家借民主话题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做法,也让世界上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认识到,中国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白皮书的发布,正是以针锋相对的斗争,达成巩固团结之目标的生动范例。
走过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正以风华正茂的姿态,带领全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还当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作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使中国这艘巨轮能够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