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
if (strpos($title,'——')){
$titlearr = explode('——',$title);
$title = $titlearr[0];
$title2 = $titlearr[1];
}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以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准确把握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辩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对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的客观实际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201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使我们对国情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思考,进一步完善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着眼新发展阶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新的战略指引。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更加紧密,总书记坚持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分析世界发展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彰显了引领时代的理论担当。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今天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事实一再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结论更没有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系统回答了为何守正、守何之正、如何守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求全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先后5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为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示范。守正不等于守旧,坚持才能更好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正因为守住守好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我们党才能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新。
以原创性贡献标注理论新高度。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理论思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标注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高度。比如,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内在统一性原理的最深刻揭示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鲜明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追求人类解放的理论;明确提出并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造性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全新探索与研究领域;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等等。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数千年珍贵遗产,并妙用“实事求是”等中国话语,创造性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延安时期党的文献多次表达了这种文化自觉,把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党“血肉相连”的东西。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更加主动、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开启文化相承、文脉相续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十年来,总书记以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的崇高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展示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有礼敬之心,更有激活之道。从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推进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再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将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推动下,中华民族长期积淀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传播开了,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了,中华五千多年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
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从传承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深厚的文化情怀,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又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厚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文化底蕴,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最新智慧结晶,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造。
比如,创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结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及世界历史理论的结合;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社会观同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结合;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道德观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结合。在双向融通中,马克思主义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而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更好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展现永恒魅力。
激发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气象一新、格局一新。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实践中蓬勃展开,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从鸦片战争后的文明蒙尘到今天的文化自信自强,中国人民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信心百倍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绚丽篇章。
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党的理论创新史充分表明,“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新的征程、新的使命,给理论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要运用好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两个结合”,以持续不断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
牢牢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提供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遵循。“六个必须坚持”既是从中国实践升华而来的思想精华,又是深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理论法宝,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原则和方法。这六个方面紧密联系、内在统一,构成完整的逻辑体系,需要整体把握、综合运用、一体落实。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中国的问题,充分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敢于讲新话、办新事,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更多创新、创造、创举勇开时代先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分析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任务推进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重大任务。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正确回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不断总结开拓性、独创性经验,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话语优势,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鲜经验和新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12个方面的重大任务,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
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结合什么,由此溯中华文化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新时代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做到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厚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根基、文化血脉。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与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深刻把握历史实际与中国社会现实,着力提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思想和理论观点,从而实现文明意义上的综合创新,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生机活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宝贵思想文化资源。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创立的,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