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

高端解读 2023-05-23 吴志成/文 总第464期 放大 缩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不同文明的交汇、碰撞甚至冲突日趋频繁。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唯我独尊还是平等互鉴,是隔阂冲突还是对话包容,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历史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真诚呼吁各国政党一道,共同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是对“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不同文明怎样交往”等关乎人类文明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刻回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明领域的重大创新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成为促进新型全球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以及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文明群芳争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不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不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图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不同文明从来都是平等的,世界上没有哪种文明天生具有主宰其他文明的权力。文明的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

  文明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但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就要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各国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秉持兼收并蓄心态,在思想观念上摈弃傲慢和偏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消除社会现实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错误观念,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历史证明,文明的传承延续、发展创新都需要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一切优秀文明保持创新活力、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共生共存、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世界市场体系日益紧密、人类历史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都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各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共同价值信念。全人类共同价值贯通个人、群体、国家、区域、世界等不同层面,超越国家民族、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凝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一些基本价值的普遍认同和重要共识,是评判全球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价值标尺。在多样文明和价值体系并存的现代世界,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承认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且主张把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各国人民的价值追求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培育具有广泛文化共识和情感共鸣的全球共同价值,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基本最持久的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把握了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价值方向,也夯实了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世界各国都应该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弘扬者、实践者,以宽阔胸襟包容不同文明的价值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推动世界不同文明共同进步。应秉持平等尊重、摒弃傲慢偏见,坚持开放合作、不搞封闭对抗,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在文明交流中设定“普世价值”,搞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反对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真正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各种文明都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有一些文明永续发展,始终延续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保持着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彰显出穿透时空的巨大魅力,体现了优秀文明超越历史与当代、民族与世界的价值。当然,也有一些文明历史上曾经辉煌灿烂,后来逐渐衰落甚至最终淹没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不同文明的历史命运启示我们,任何文明的发展都必须与时偕行,传承创新,善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必然成为阻碍文明进步的绊脚石。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善于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吐故纳新,才能开拓文明的创新发展之路。这种创造性转化就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撷百家之精华,融各方之优长,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改造那些至今仍然具有借鉴价值的文明内涵和形式,赋予其新的时代载体和传播渠道,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现代生命力,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人类。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把握时代大势,放眼世界未来,按照时代的新进步和新进展,补充和完善文明的内涵,创新文明的传播形式,增强其影响力感召力,让文明保持生生不息,焕发勃勃生机。可以说,当下世界的各种文明,都是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的结晶,都是在以往文明实践积淀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创造的产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是当代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行稳致远的根基。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人类文明也因中华文明而更加绚烂多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按照新的时代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全面协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人是文明的主体和创造者,也是文明交流合作的最好载体。从人类文明形成开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文交流合作就成为人类文化生活和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现代国家之间的交往关系中,人文交流以平等、和平方式推动各国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同繁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成为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对于促进经贸合作、政治互信、文化相知、民心相通和改善国际关系都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持久性作用。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固守冷战思维和零和逻辑,“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回潮作祟,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升温,全球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加剧,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基础受到严重侵蚀,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遭遇严峻挑战。值此历史紧要关口,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丰富和拓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内容、形式、领域、渠道和机制,共同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实现不同国家民心相知相通,无疑显得更加紧迫而必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将其作为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人文交流工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不断创新人文交流机制,有力推动了全球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必将拓展世界眼光,不断深化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人文领域全球治理,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人文公共产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传播能力建设,做大做强“互联网+人文交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特别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弘扬兼容并包、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各种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活动,增进沿线各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包容和学习,让沿线各国各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中焕发新的生机,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通达之路、民心相通的文明和谐共存之路、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繁荣之路。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发展和实践拓展。中国不仅是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者,也是推进落实这一重大倡议的行动派。我们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