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
if (strpos($title,'——')){
$titlearr = explode('——',$title);
$title = $titlearr[0];
$title2 = $titlearr[1];
}
?>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作出深刻阐释,科学指明了把“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的实现路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前景光明、任重道远。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阔步前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
“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2023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出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发出诚挚邀请。
鲲鹏展翼的粤港澳大湾区,大桥高架、高铁飞驰;蓬勃生长的雄安新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风景如画的乌梁素海,百鸟竞舞、波光荡漾;奋楫扬帆的长三角,江海交汇、河湖相通……放眼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处处呈现奋跃而上、生机勃发的万千气象,14亿多中国人民阔步行进在通向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上。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作出科学阐释;此后在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场合,总书记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强调“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这个概括是党深刻总结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论结晶,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关于世界“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面对“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一系列现代化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正确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
“我们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化。”
2022年10月17日,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必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形成超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我国超大规模人口的优势和挑战,强调“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
——“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大有大的优势,大也有大的难处。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以中国的体量,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多人都会变得很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
——“保持历史耐心”。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在世界上没有现成模式可遵循、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没有外部力量可依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但不是捆绑在一起像螃蟹一样谁也动不了,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话不能忘了,‘先富带后富’。这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走正道就是这么走。”
2023年6月8日,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作出精辟论述,强调“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甚至严重倒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共同富裕作出全面擘画、系统设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部署: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等不得,也急不得。总书记强调,“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
“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实地考察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确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目标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不仅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且认为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并从两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
2012年12月,南粤大地,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时就深刻阐明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深刻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永续进步的高度深刻指出:“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将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引发与会嘉宾和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反观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当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明:“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构建并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首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世界的是和平而非动荡,是机遇而非威胁,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强调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再次郑重宣示:“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