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走进古丝绸重镇靖远 看西北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成果与前景

特别关注 2023-10-10 总策划/王建国 文/祁莲 总第470期 放大 缩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调的重要国策,关系到社会经济、共同富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福荫子孙的大事。

  作为古丝绸重镇,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交相辉映的靖远,经历怎样的历史沿革,又走过了怎样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过程呢?

  承载千年的记忆,

  诉说历史的沧海桑田


  一提起甘肃,大家都会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个地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塞上江南”“陇上名邑”“黄河明珠”,它就是靖远,取“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自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建立县制以来,已有2100多年历史。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处于黄河上游两岸,山环水绕,是河西走廊与古都西安的连接缓冲地域,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的岁月。

  远古遗迹

  据近年来对在靖远出土的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等文物和历史遗迹考证,先民们已经在这里生息繁衍了五千多年。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水草丰沛,成为古代中国少数民族羌人和戎人的游牧地。战国末期,归入秦国版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属于北地郡。

  历史变迁

  “河西走廊匈奴穷,千里西去联月氏。”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又派卫青、霍去病带军击退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设置安定郡,始置祖厉、鹑阴二县,为靖远2100多年县级行政建制历史之肇端。汉武帝西巡最远到达靖远、会宁一带的祖厉河畔,并下令迁居二十多万人至靖远。自此,靖远成为中原进入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经要道,成为丝绸之路的中枢要害,拥有了“秦陇枢机、金城锁钥”的历史地位。

  南北朝时期,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率部出征会师于此,欣然置为会州。这一时期儒学文脉涌入西北,传承文明,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时至唐朝,靖远已成为丝绸之路北线重镇,农业发达,盛产粟黍。唐末陷于吐蕃,宋代收复,后为西夏和金朝争夺之地,州治多有迁徙,称谓频繁更改。明朝正统二年设置靖虏卫,防御北元铁骑踏冰渡河南下入侵,军事冲突不断。清代顺治元年更名靖远卫,雍正八年改称靖远县至今。

  县内留存的始建于北魏的法泉寺石窟,最能反映这一时期靖远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现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更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能工巧匠的彩绘雕塑,还曾珍藏过国家一级文物《四库全书》等古籍典章,显示了靖远厚重的文化底蕴。

  红色血脉

  到近代,靖远这片热土更是革命号角激荡。1932年5月6日,在靖远县境内及当时辖属靖远县的打拉池、水泉堡爆发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领导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武装起义—靖远起义,正式成立“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为我党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遥想峥嵘岁月,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枪声激越,苍翠松柏仿佛仍在诉说当年刘志丹、谢子长、焦维炽、张东皎等革命先烈燃烧的英雄豪情。

  1936年为实施“宁夏战役”,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总指挥部抵达靖远,在全面检查渡河准备工作后,立即向红30军下达了渡河命令。利用“假筏诱敌”,在虎豹口古渡口突破敌人马家军的重兵防守,强渡黄河。随后,9军、5军全部渡过了黄河,组建成西路军踏上了浴血河西的悲壮征程。青山巍巍,黄河滔滔,红军的印迹永远镌刻在靖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光辉灿烂。

  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曾经富饶的“塞上江南”靖远,一度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发展落后于全国和省内先进地区,被国家列为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靖远县GDP总量只有70亿元,人均GDP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让全县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摆在靖远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惦记着祖国的大西北,关怀着靖远这样相对贫困的地方。国家出台了一个又一个的针对性政策,如“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东西协作”“乡村振兴”等,各种财政扶持、人才支持,如一阵阵春风携带着雨露甘霖吹进大西北,滋润着这片乾涸的土地。

  靖远县委书记刘力江身先士卒,忘我付出,组织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和各级干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以振兴靖远、造福百姓为神圣使命,砥砺奋进、狠抓落实,使靖远处处充满了生机,干部群众心气足、干劲大,获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2020年,靖远县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昔日的贫困县,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氛围更浓,县域经济正大踏步地走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靖远县坚持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依托沿黄特色优势,培育了蔬菜、畜禽、林果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靖远枸杞”“靖远羊羔肉”“靖远旱砂西瓜”“靖远黑瓜子”“小口大枣”“大庙香水梨”“靖远文冠果油”等七大国家地标产品。尤其是靖远枸杞,是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

  一杞红天下

  《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靖远枸杞远近闻名,果粒饱满、籽小肉厚、味道甘甜、色泽红艳,具有药食两用的功效。由于靖远海拔更高,日照更强,较之其他枸杞,靖远枸杞的颜色更加暗红,多褶皱,品相更好,口感更甘甜。

  目前,靖远县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靖远枸杞”先后入选“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枸杞的种植富了当地的农民,给周边的群众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增长,枸杞产业链的形成,已成为靖远乡村振兴的“金果产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今年7月,靖远举办了“第六届甘肃·靖远乡村振兴枸杞采摘节”,以“品味丝路杞韵、逐梦河美靖远”为主题,举行大型文艺演出、经贸洽谈和项目推介、枸杞爱心采摘、主题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记者有幸亲临这次枸杞采摘节,被现场的热烈氛围深深地感染着和感动着。无论是参展者还是参观者,都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主动热情,开放积极,把这次盛会看成自己的事儿,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激情与喜悦。

  据统计,此次采摘节接待游客13.6万人次;签约枸杞深加工项目、特色供港蔬菜全产业链项目等9个项目,各业界投资金额达5.89亿元;签订枸杞认购资金1000万元。正如靖远县委书记刘力江所说,“以杞为媒、以节会友、以诚聚商”,这既是落实省委“三抓三促”行动的生动实践,也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更契合靖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有“果”必有“因”。这样一个生动活泼、流光溢彩的场面,反映的是靖远积极向上、信心满满、热爱生活、干劲儿十足的社会文化氛围。其“因”,正如市民、村民、企业主、种植户纷纷表达的:这是县委、县政府率领各级干部把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致富环境,以“人民心为心”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各级干部工作细、措施足,他们关心和支持到了每一家企业、每一家农户、每一片沙丘、每一亩枸杞、每一个大棚的效益和收成,更关心和滋养到了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事业、对生活的信心。记者觉得,这似乎是靖远最宝贵的社会文化财富。

  灾后重建,产业富民,

  树异地移民搬迁新标杆


  2013年7月23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靖远县北湾镇的富坪村和新坪村是灾后恢复重建省内异地安置移民村,2015年8月搬迁入1690户7713名受灾群众。在这两个村,靖远县通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设施农业改造提升,使设施农业与农机、农艺有机结合,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成为搬迁群众的“钱罐罐”、致富产业。

  记者来到富坪村走访,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像列队的士兵威武壮观。当地村民张霞科说:“我们举家搬迁到富坪村,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之前在老家,主要种植药材,从来没种过蔬菜,当时很迷茫。后来村里把大家号召在一起学习种菜技术,还有县上种植专家给我们培训。政府给我们指导,给我们建日光温室,给我们把棚里面设备配套好。就这样,我们种植蔬菜,从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经营蔬菜大棚,一年种黄瓜收入有近20万,日子越过越好。”

  今天的富坪村和新坪村,早已实现了从“问题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变。富坪村已建成日光温室6000余亩,建立钢架冷棚1923亩。新坪村建起了占地面积1087亩靖远寒旱农业示范园,大力推行“订单蔬菜”“合同种植”“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户依靠蔬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

  当地农民致富了,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由于靖远的地理位置优势,种植出来的黄瓜清脆可口,品质上乘,远销到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等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中亚地区。靖远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陇原菜乡”。

  优化产业结构,

  撂荒地上土生“金”


  在传统的务农认知中,有经验的农民认为只有熟土才长庄稼,生土贫瘠,种上庄稼也不好好生长。而在靖远县东升镇,一座西红柿钢架种植冷棚,一人高的七层“宝塔”西红柿,半亩收益4000元。当地村支书说:“务了半辈子庄稼,我算是揣摩明白了,种田不仅要有水,测土配方就很重要,地里缺啥就得补啥。面沙沙的果肉,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农户王定业说:“我2022年利用改良的荒地种了1500亩朝天椒、200亩玉米,还有西红柿和陇椒,全年收益达100多万元。”说话间眼角眉梢都是藏不住的喜悦。

  东升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村里闲置的撂荒地纳入复垦整治,建了8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彻底改变了村里旱地无法灌溉的难题,先前荒芜的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整治撂荒地5944亩,复垦撂荒地都种上了品类不同的作物。曾经荒芜贫瘠的土地,披上了一片片绿装。

  筑梧引凤,工业强县,

  高位推动产业园建设


  靖远县坚持把“强工业”作为“强县域”的根本之策,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刘川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园中园”发展模式,形成了集研发、展示、科技孵化、生产、人才培训、公共服务配套为一体的区域性创业创新平台和绿色生产基地。工业园内,有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有色冶金产业园、陶瓷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园区。工业园始终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为主攻方向,扶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循环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

  铸魂强基、扛旗争先,

  干部作风是关键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靖远县通过大力开展“三抓三促”行动,铸魂强基、扛旗争先,促进干部作风全面提升,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靖远县委书记刘力江说:“作风关乎队伍形象、人心向背、事业成败。这是坚持刀刃向内、解决自身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战略决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更是坚守初心使命、强化宗旨意识的内在要求。我们要走好“三步棋”“思想棋”“谋划棋”“责任棋”抓部署安排,我们要打好“四张牌”“自查牌”“整改牌”“督查牌”“制度牌”抓问题整改,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为老百姓服务,落地干实事,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大舞台,让老百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时代靖远,继往开来,

  前景无限


  当前的靖远,正处于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产业提质升级关键期。随着金滩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高铁时代的来临,工业集中区发展壮大,靖乐渠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让靖远县域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靖远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的发展定位,着力打好“区位牌”“资源牌”“产业牌”“生态牌”,围绕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宜居、宜业、宜游“三宜”功能,着力在特色农业上扩规模、提品质,在工业发展上建平台、强基础,在文化旅游上创名气、求突破,打造多轮驱动、多元互补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这将吸引更多、更广泛的投资者来到靖远,共同建设河美靖远。下一步,靖远县将大力实施强工业、强县域行动,加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当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新时代靖远,机遇与挑战并存,正铿锵行进在前所未有的新征程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