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
if (strpos($title,'——')){
$titlearr = explode('——',$title);
$title = $titlearr[0];
$title2 = $titlearr[1];
}
?>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出极强的战略远见、战略定力,转化为有力的国际合作实践,以务实合作改变了中国同世界的互动关系,取得扎扎实实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项事业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突出的成就,更在于其所弘扬的崇高精神。精神有高度、温度,行动必然有力度。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丝路精神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也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珍视的文明资产。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唯有互联互通、命运与共才能帮助人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拥抱美好未来。
和平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前提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7次远洋航海,再到中外旅行家的丝路印记。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不是靠军队打出来的,是靠共建者一步步走出来的。
今天,“一带一路”的拓展方式靠的不是殖民扩张、霸权输出,靠的是彼此信任、真诚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维持了70多年的总体和平,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欧亚大陆战火重燃,局势持续紧张,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核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风险。战乱冲突往往同民生问题、贫困问题加剧有关,持续冲突会导致国力的剧烈耗竭以及敌意的螺旋上升。唯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政治稳定问题。“一带一路”致力于通过和平合作方式解决发展难点、治理痛点,寻求共同发展。10年间,中国与共建国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以中老铁路为例,这一铁路带给两国的不仅是经贸的增长、友谊的深耕,更种下了和平的种子。中老铁路带动了当地就业,自从铁路开行以来,累计招聘老挝员工3500多人,在物流、交通、商贸、旅游等行业间接增加就业岗位10万余个。得益于这条铁路,越来越多老挝孩子得以走出大山,拥抱世界。
开放包容是“一带一路”的显著特征
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开放包容意味着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共建国家的合唱。这一倡议以自愿为基础,以共识为纽带,坚持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一切坦坦荡荡,努力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越强,“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水平以及塑造力就会越强。对中国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不仅要走出去、走进去,更要走上去;不仅要产业化、品牌化,更要国际化。2023年,142家中国企业上榜世界500强,美国有136家上榜。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自2019年起连续5年超过美国,中国企业真正有实力以自身发展带动共同发展。在产品供给上,古丝绸之路卖出的是丝绸、茶叶、瓷器,这“老三样”现在已经变成了两类“新三样”。今天,“一带一路”新鲜供给的第一类产品是高铁、核电、航天科技,第二类产品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中国企业不仅拥有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更展现世界一流企业的文化与担当。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欧亚大陆真正连为一体。中欧班列有效地促进欧洲同亚洲的贸易,原来靠海运,但时间漫长、成本很高,现在的中欧班列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10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个城市,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不少中东欧国家成为中国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企业的投资热土。
互学互鉴是“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一带一路”不仅是沙与海的地理奏鸣曲,也是知识与学识的文明交响曲。人类社会进步不仅需要丰裕的物质力量,也需要澎湃的精神力量。互学互鉴的本质是主体间性的精神交往,是尊重文明多样性、道路多样化和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构建相互欣赏和理解的人文格局。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国内,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区域国别学等诸多一级学科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开放型交流合作机制先后设立。在国际上,既要做好“一带一路”的事情,也要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要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以“大国工匠”为依托,助推先进产能合作,是“软联通”+“心联通”的优秀案例。2016年3月,第一个鲁班工坊在泰国建成。此后,塔吉克斯坦、英国、葡萄牙、吉布提、埃及等鲁班工坊相继落地,迄今为止已在20个国家建成20多个鲁班工坊,涉及亚洲、欧洲和非洲。鲁班工坊这一平台在海外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专业标准、技术装备,以“技术反哺”打开世界市场。
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的崇高目标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今天,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肆虐,一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疫情吞噬全球发展成果,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强调,超过90%的国家在2020年或2021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得分下降,超过40%的国家连续两年下降。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共同发展是解决全球治理问题的总钥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对而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技术和资金缺乏、人才储备不足。对此,中国积极向相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推动新型全球化。
互利共赢不是“你输我赢”,是大家添砖加瓦共同营造共赢新生态,不仅要共享成果,也要共担风险。目前,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据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增强了互联互通,可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1%至2.2%,为全球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增长作出扎实贡献;到2030年,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成果属于世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丝路精神同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二元对立思维等有本质不同,它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不是道路、桥梁、隧道、园区、港口等项目的集成,而是致力于让全人类共克时艰、共同进步的伟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