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人民领袖习近平的国家安全思想

本刊特稿 2024-03-04 香港《瞭望中国》杂志社社长秦清润 总第475期 放大 缩小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人民领袖习近平主席心中,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从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可以梳理出习近平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的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以及从中显露和逐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安全思想。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确定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明确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习近平主席总书记亲自担任主席。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这一系列行动正是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安全领域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清晰的国家安全思想。

  一、以“一个根本原则”“三个立足”“四个坚持”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习近平主席经常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挑战新问题,习近平主席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腐败频发、法治欠彰,考问着政治安全;增速换挡、转型升级,考验着经济安全;雾霾不散、污染问题,考量着生态安全;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威胁着国土安全;国际窃听、网络泄密,挑战着网络安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而他提出的总体安全观回应的正是当下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

  从十八大至今,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如何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以“一个根本原则”、“三个立足”、“四个坚持”作出了回答。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保障。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以“总体安全观”为遵循全面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主席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者。他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领袖情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奋斗经验和集体智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创立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安全直接涉及国家政权的稳固。因此,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高层次,具有根本性的战略意义。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不仅包括领土完整、主权独立,而且包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被动摇,其中最关键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就要把政治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高度敏锐、高度自觉加以维护,为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竞争从军事实力转向以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加速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加深,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问题可能很快演变为世界范围的经济风险。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仅要保障中国自身的经济制度安全、国民经济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而且要对可能的外部经济冲击有应对之策,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军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有效遏制、抵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保底手段,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证。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随着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维护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更加紧迫。社会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涉及到国家安全稳定。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就要注意研究这些方面面临的大量新情况新问题,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都不可能置身于国际大环境影响之外,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之间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联系日益紧密,很多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注重维护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注重维护国际安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大安全时代的国家安全大思路。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强调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加强科学统筹,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着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工作谋求的正是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指明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是在新征程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基本坐标和依据。为从全局上认识国家安全、定位国家安全、把握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指导,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前进道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安全上的具体体现。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系统性、原创性理论概括,明确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树立起指引新时代国家安全前进方向的航标。

  总体国家安全观秉承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本色,坚守为人民谋安全的信念,承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护航的使命,饱含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睿智思考,展现了以习近平主席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深刻回答了国家安全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人民安全理念和实践,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强烈的历史担当和卓绝的斗争艺术。

  总体国家安全观直面风险挑战,强调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关键时刻要有亮剑和出手的战略勇气,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深沉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底线思维和历史主动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信心、战略耐心,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反映了以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战略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法,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总揽全局的战略智慧和超凡卓越的战略思维。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总结国家安全事业系统性革命性创新实践,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创新理念,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中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既努力实现自身目标,又力争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阐明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的价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为那些既希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鲜明体现出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党大国领袖恢宏的世界胸怀、宏阔的世界眼光和坚定的大国担当。

  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准备接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关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能否顺利推进。只有以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秦清润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