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2 ='';
if (strpos($title,'——')){
$titlearr = explode('——',$title);
$title = $titlearr[0];
$title2 = $titlearr[1];
}
?>
“两弹一星”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基于当时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和核讹诈而发起的一项“国防科研工程”,其内容主要涉及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发。要维护国家的安全,手中要有“大国重器”,这个大国重器就是“核武器”。“两弹一星元勋”指的是中国在1999年对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专家进行表彰。这些专家主要贡献来自于三个领域:航天科技(导弹、卫星)、核武开发(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国防科技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邓小平曾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工程发展70年来,不但为中国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同时也让中国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科技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近些年的“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系统”,其实都是五、六十年代“两弹一星”工程的延续。
1、核弹之父——钱三强:原子能事业的领军人物,他解决了核武器中的关键技术重水型反应堆,回旋加速器等技术,打开了核反应的大门。此外,对中子物理和氢弹研制理论也有突出贡献。
2、两弹之父——邓稼先:中国核武器理论的奠基者,原子弹,氢弹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主持设计原子弹、氢弹并使其爆破成功。
3.核物理专家——王淦昌:核武器实验工作开拓者,指导参与原子弹、氢弹研制,指导进行地下核试验,提出用激光打靶实行核聚变设想。他还是出色的教育家,是邓稼先、李政道的老师。他在探测中微子、反西格玛负超子、惯性约束聚变领域,都有世界级的贡献。
4.氢弹之父——于敏:中国本土培育的科学家,他半路出家,由理论物理转为氢弹研究。他在邓稼先的基础上,使中国的氢弹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他提出的于敏构造,优于美国的T-U构造,解决了热核物理一系统关键性问题,使中国仅用2年零8个月完成了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
5.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他是核试验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司令。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核试验,他主持的核试验方案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结合、地下核试验、竖井试验……。他成功解决了原子弹内爆机理关键问题,建立内耗热力学理论,在核爆炸及效应理论,爆炸测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6.核科学主要开拓者——朱光亚:他是核科学战略级专家,中国核工程事业支柱性人物,从事核反应堆研制工作,参与历次原子弹、两弹结合、氢弹试验,攻破诸多技术。
在核武器方面,钱三强成功进行了核试验,邓稼先研制了原子弹、氢弹,于敏把氢弹进一步升级,程开甲是进行各种核试验的指挥司令,朱光亚参与核试验,核弹结合的全过程。
有了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怎么把它们送出去呢?这就需要火箭、导弹等运输工具。
7.航天之父——钱学森:主导火箭、导弹、航天器研制。他在回国前就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导弹专家,他提出了中国火箭导弹技术发展的整体方案,除了导弹方面,他在“两弹结合”,航天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他被誉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父”,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8.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他解决了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关键性问题,他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9.固体导弹专家——黄纬禄:火箭技术专家,潜地导弹总设计师,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
有了核武器,有了导弹技术,如何发射的更精准呢?这就需要战略空间制高点——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10.卫星之父——孙家栋:他是中国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第一代和第二代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11.空间技术开拓者——钱骥: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返回式卫星设计总负责人。
12.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他主要贡献是在卫星控制方面,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卫星姿态系统等。他提出三轴稳定姿大大提高了卫星发射和回收的成功率。
13.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火箭技术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专家,使中国卫星返回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也为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基础。
14.空间系统专家——陈芳允:他主要贡献在无线电和测绘系统方面,是中国卫星测量、测控、通信系统奠基人。
无论是核武器、火箭、导弹、卫星都离不开这些材料专家、测控专家、发动机技术……。
15.近代力学奠基人——郭永怀:被钱学森邀请回国,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弟子。涉及领域颇多,原子弹、氢弹爆轰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都有卓越贡献。他几乎是一个全能专家。
16.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他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制氢氧发动机。他还是中国卫星通信和卫星发射的总设计师。多次主导通信卫星、气象卫星、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任务。
17.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雷射技术,卫星、导弹跟踪系统都有突出贡献。为导弹的精确制导,卫星的精准定位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8.航天材料学专家——姚桐斌:特殊材料和火箭焊接工艺专家,材料技术是中国目前的短板,这与姚桐斌过早去世不无关系。
19.动力气象学创始人——赵九章:他是一个全才人物,在气象动力,大气科学,人造卫星,空间物理,返回式卫星……都有开创性贡献。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
20.材料专家——吴自良:物理冶金专家,在合金钢系统有开创性贡献。他解决了“甲种分离膜”,提炼浓缩铀的核心元件,这也是原子弹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
21.材料与工程学专家——陈能宽:材料科学专家,金属物理学家,对核武器所用的材料具有突出贡献。简而言之,就是研制核武器爆破材料的,他在爆轰物理、两弹攻关、冷态核爆、强激光研究中都有突出贡献。
22.默默无闻大师——彭桓武:他长期进行理论研究,在原子弹,氢弹,反应堆、临界安全等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关键性的难题钢锭快速加热工艺被他突破,进而推进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战略核武器理论研究。
23.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在原子弹,氢弹,量子立场等理论领域重大突破。他被公认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
目前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仍然健在者仅存三位了,其中最年长者是已经101岁的“卫星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最“神秘”者,是核武专家周光召;获得最多荣誉者,是“北斗之父”孙家栋。这三位老科学家仍然像夜空中最闪耀的明星一样,以燃烧自己生命的方式,为科学技术进步,散发着余光、余热。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更是需要英雄精神的时代。他们就是时代英雄,他们就是中华脊梁。国士无双,他们永远将被中华民族所铭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